读书人

城市规划管理(何奇松著)

发布时间: 2012-10-20 10:49:00 作者: 田群

编辑推荐

《城市规划管理》:“都市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系列教材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城市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二、城市的特征
三、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
第二节 城市规划概述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及实质
二、城市规划及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三、城市规划的特点
四、城市规划的作用
第三节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一、城市规划法
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内容
三、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意义与作用

第2章 城市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一节 城市规划管理概述
一、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
二、城市规划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三、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四、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原理
五、城市规划管理系统
六、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原则
七、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任务
八、城市规划管理应把握的几个关系
第二节 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
一、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
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制度
三、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城市规划管理的实施方法
一、社会管理方法
二、法制管理方法
三、行政管理方法
四、经济管理方法
第四节 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属性
一、服务性和强制性的双重属性
二、阶段性和发展长期性的双重属性
三、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双重属性
四、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双重属性
五、规律性和能动性的双重属性

第3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一节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概述
一、建设项目
二、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内容
三、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概述
一、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概念
二、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三、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任务
第三节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对象及其特征
一、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对象
二、城市土地的特征
第四节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内容
一、控制土地的使用性质
二、核定土地开发强度
三、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和核定用地面积
四、调整城市用地布局
五、审批后管理
第五节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程序
一、审核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程序
二、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操作要求
三、审核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程序
四、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操作要求
五、完善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程序
第六节 加强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一、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思路
二、加强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4章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一节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作用
一、什么是建设工程
二、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基本概念
三、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作用
第二节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原则
一、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建设
二、保护传统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原则
三、突出城市个性特色的原则
四、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
五、审批权集中于市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原则
第三节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内容
一、建筑管理
二、市政道路交通工程管理
三、市政管线工程管理
第四节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程序
一、建设申请
二、确定规划设计要求
三、审查建设设计方案
四、建设审批
五、批后管理

第5章 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管理
第一节 历史文化名城概述
一、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二、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
三、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第二节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
二、有利于带动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
三、有利于国际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四、有利于现代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节 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保护的历史
一、西方国家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况
二、联合国保护世界遗产公约
三、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四、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成绩与问题
……
第6章 城市开发区规划管理
第7章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第8章 城市规划依法行政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2001年10月24日,华东理工大学行政管理系举办了“地方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暨课程建设研讨会”,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与会的上海市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们,一致建议把“都市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暨课程建设”作为华东理工大学行政管理系今后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基本方向。
定位在“都市”,一是因为我国理论界关于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即大都市、国际性都会)的研究尚是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二是我国的特大城市或超大城市均是我国某一地区的中心,在带动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实现城市一体化,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是因为上海作为全国最具综合竞争力的城市,有可能率先建设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对上海的研究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它将预示着我国大城市发展的美好前景。
定位在“都市”,既要看到都市政府及其管理的特殊性,又要看到都市政府及其管理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说明都市研究与地方政府及其管理的研究、中央政府及其管理的研究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定位在“都市”,毫无疑问要关注都市的历史演变,包括都市功能、都市政府管理职能和体制的演变;要关注社会转型时期,由内源动力推动的我国都市政府及其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关注加入WTO以后,根据国际准则,由外部环境推进的我国都市管理体制的改革等等。要认真研究与都市政府及其管理相关的一切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和新机遇。

后记

作为“都市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系列教材之一,本书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比较详尽地论述了城市规划管理建设问题,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公共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供城市规划管理者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提高专业素质、理论水平之用。
本书由何奇松、刘子奎编著。全书提纲由两位共同拟定,具体分工为:第1章、第2章、第4章、第5章、第8章,由何奇松负责编写;第3章、第6章、第7章,由刘子奎负责编写。全书由何奇松负责统稿、定稿。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始终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帮助与指导,尤其是华东理工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叶海平教授认真审阅了书稿,并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在此向关心和帮助此书出版的专家、编辑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本书是在参考了众多专家学者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实在不敢掠人之美。除了参考文献列出的文献外,我们还参考了大量有关著作。在此也一并表示感谢。
因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错误,由我们两位编著者负责,也希望专家、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文摘

插图:



《城市规划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一件大事,是我国城市规划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对于保障我国城市规划的科学制定、有效实施等具有强有力的法律作用,表现为:
一是,有效实施城市规划的法律保障。编制、制定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保证城市建设有序进行,但没有一个有效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制度,再好的规划也难以实施。《城市规划法》的颁布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强化了对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为城市规划有效实施提供了法律武器,任何单位、个人违背《城市规划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如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没有认真履行《城市规划法》所赋予的职责,也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城市规划法》的颁布,从法律上保证了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是,给发展城市规划事业以法律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城市规划的作用存在错误理解,我国的城市规划事业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机构不健全、资金不到位、专业人员缺乏且素质不高、技术手段落后、资料缺乏,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规划法》的颁布实施规定了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赋予它们相应的职权,并以法律形式为健全城市规划机构,充实人员,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推动规划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是,确立了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龙头”的法律地位。前述已表明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法律地位并不高,城市的各部门、各单位都认为本单位的建设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导致城市建设主次不分,没有轻重缓急之分,盲目无序。

相关阅读:

Access数据库与程序设计(刘振华著)

数据库系统原理(周志逵著)

火(雷蒙德.卡佛)

多雷插图本失乐园(约翰.弥尔顿)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2版)(柳纯录著)

对你的爱是天真的(徐志摩著)

生活十讲(蒋勋著)

更多故事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net/book/

读书人网 >建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