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曾国藩修身与用人之道》:
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一致推崇曾闽藩
其成功秘诀在于:“以克己为体,以进贤为用。”前者属于修身,后者是说用人。
曾国藩研究专家史林教授积20年之力的最新作品
修身、齐家、治国千古第一完人
网罗、培育、使用人才第一高手
媒体推荐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毛泽东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左宗棠
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粱启超
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
——蔡锷
作者简介
史林,原名林乾,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重点学科——法律史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国内外著名清史研究专家,曾国藩研究会常务理事、曾国藩研究及战略研究专家。
史林教授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长沙等地为数十家大学、党政机关、大型企业集团管理高层讲授“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识人用人之道”、“曾国藩修身十八法”、“曾国藩家训”、“帝鉴图说”、“康熙大智慧”等课程,在讲授课程中,史林教授引经据典,援古通今,全新展现曾国藩不凡的一生,使越来越多的人真正体悟曾国藩的人格魅力和智慧魅力。近二十年来,史林教授更是潜心于曾国藩相关研究的写作,其所著之《曾国藩成大事的九九方略》《曾国藩大传》《曾国藩和他的幕僚》等书曾掀起国人一次次的曾国藩热。
目录
引言:从对曾国藩的评价说起/1
第一章 曾国藩生平的四个时期
一、奠定基础,准备阶段(1811-1838,历时28年)/11
二、平步青云,积蓄力量(1838-1852,历时15年)/13
三、艰难成功,走向巅峰(1852-1864,历时12年)/14
四、忍辱负重,影响深远(1864-1872,历时7年)/16
第二章 曾国藩的基本素养
一、先天禀赋和家教/21
二、早年经历/25
三、地域与个性品格/27
四、为自己画一条安身立命的底线/30
五、立志如金丹换骨/34
第三章 曾国藩修身八法
一、意志力的磨炼为修身之本/41
二、修身的路径——从中虚到至诚/46
三、“不忮不求”为修身之要/48
四、领导者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52
五、万般人事“耐”字诀/57
六、近年得力惟一“悔”字诀/58
七、养生之道的纲领——君逸臣劳/60
八、祖传养生六诀/61
第四章 成功的四大法宝和禁忌
一、成功的四大法宝/73
1.躬身入局,把握机遇/73
2.敢于冒险,勇于担当/76
3.做事有恒,一生贯注/79
4.规模宏大,综理细密/81
二、成功的要诀/84
1.倚人而起,不着痕迹/85
2.功归于上,代人受过/86
3.管好身边人/89
4.做高级领导,谨守三条/91
5.“多闻阙疑,慎官其余”/93
6.首要之地,谨守六大原则/94
三、成功的禁忌/97
1.天道有三恶:恶盈、恶贰、恶巧/97
2.三方面修养不足,均可以致败/100
3.为政不能操切/103
4.担任要职有三忌/105
5.曾氏交际学——八交九不交/107
第五章 识人和用人
一、曾国藩成功于用人/113
1.识人秘籍之一:冷眼识英才/116
2.人才要济之以福泽/123
3.有用之人,强与之附/125
4.以天下为笼,雀无所逃/127
二、成大事的“第一要义”——多得助手/131
1.自立立人,自达达人/132
2.试以艰危,责以实效/133
3.不轻易进入,不轻易辞退人/135
4.接班问题最为重要/138
第六章 用人的原则与策略
一、用人的原则/147
1.文职官员的标准/147
2.武职官员的标准/151
3.忠义血性是上上之选/152
4.打造团队目标/155
5.比较高层用人/157
二、一般策略与破格提拔/160
1.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160
2.破格提拔人才/162
第七章 如何对待下属
一、精心呵护部属/175
二、与下属保持恰当距离/177
三、同享胜利成果/179
四、英雄不受世俗羁绊/182
结语/193
附录:对话/195
序言
本书是根据我于2008年年底应邀在上海教育电视台所做的同题讲座整理而成。还记得当时举目所望,举足所至,上海到处洋溢着筹备“世博会”的情形,仿佛曾国藩这位已离开我们130多年的历史人物,也受到上海人炽热的熏染,在讲座进行的一整天里,“曾国藩热”持续“升温”。
曾国藩何以“成大事”?他的僚属以及近百年的大人物,有各种不同视角的解读,他私下谈话时,偶尔也袒露心迹,或见诸他公开的文字。个人以为,还是他自己总结的两个字,即“诚”和“拙”,最能道出本真。“诚”与其说是一种态度,一种执著的精神,莫如说是一种原则,因此成为他的修身之本。他特别提出:“是真龙必有云,是真虎必有风。凡修业之大人,必有景从之徒党。二者其几甚微,其效甚著,非实有诸己,乌可幸致哉。”我们检视古往今来的大人物,他们与众生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有众多的追随者,而这又是成大事的关键因素。
文摘
插图:
曾国荃是曾国藩最着意培养的十几个人之一。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把江南拿下来之后,总是有人劝谏他,希望他取清朝而代之。曾国荃每打一次胜仗,一定回老家求田问舍,曾国藩虽然反对,但也不便深说。有一年,曾国荃回老家盖新房子,房子盖得很大,木料都是从四川运来。从长江的上游四川买了很多楠木,由长江顺流而下,到湖南湘乡这一段木料要下船,当时正赶上盛夏,士兵们都是用肩扛着楠木往家里运。大夏天,又扛着楠木,许多士兵的肩都被磨出血泡了。曾国荃想了一个办法,在起泡的地方涂上人参,以免化脓。这件事在当地传开了。有一次,曾国藩的亲家母到湘乡看望女儿,说省城的人参都让“九大人”买光了,曾国藩起初不相信,怀疑是亲家母诋他九弟,后来暗地调查,果真有这回事,原来,“九大人”买人参用在了这上面。
曾国荃做事确实有些招摇无忌。有一年他到京城,去了琉璃厂,这是当时全国最有名的文化一条街,他要买宣纸,结果花了八百两银子,把几个店铺都给买光了。这纯属给自己上眼药,天下人都在议论曾家贪了多少钱,在南京攫取了多少财富,曾国藩有口难辩,而曾国荃倒是不打自招。据说,有一次左宗棠问曾国荃:“九哥一生得力处,能否告诉我啊?”曾国荃不假思索,说:“无他。只是八个字而已:杀人如麻,挥金如土!”所以曾国藩对他这个九弟,投入更多精力教育他,怕他惹乱子。与曾国藩相比,他九弟,还有左宗棠等人,没有接受更深的儒家传统教育,对君臣这道不可逾越的天沟,没有根深蒂固的观念。因此传说跟他打江山的许多人想要拥戴曾国藩,其中也包括左宗棠、彭玉麟。
相关阅读: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