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大全(超值典藏)》:
五千年凝聚的谋略奇书
古老智慧参详今日世界
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
孙子兵法,享誉世界的兵学圣典。三十六计,人生的“文武兵法”。
目录
孙子兵法
始计第一
本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其核心有两点:一是战争与计谋的重要性;二是战争中取胜的必要条件。
作战第二
本篇主要论述了战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速战速决”。
谋攻第三
本篇贯穿着一条“全胜”的战略思想原则,在孙子看来,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战略。
军形第四
本篇秉承上一篇内容里所提到的“全胜”的思想,重点讨论战略防御中的军事实力问题。
兵势第五
本篇分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正确地变换战术和灵活地使用兵力,出奇制胜,歼灭敌人。
虚实第六
本篇是阐述战争中敌我双方虚实变化的杰作,其中心内容是强调争取战争主动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夺取和保持这种主动权的方法。
军争第七
本篇主要论述在战争中争取先机之利的极度重要性及实现手段,提出了“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指导原则。
九变第八
本篇论述在各种特殊情况下灵活机动的作战原则。
行军第九
本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行军布阵以及根据不同征候观察判断敌情。
地形第十
本篇主要论述军事上关于地形学方面的问题,揭示了敌情与军事地理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的著名军事原则。
九地第十一
本文从战略地理学的角度出发,论述在战略进攻中实施突袭的问题。
火攻第十二
本篇详细介绍了火攻的种类及实施火攻的前提条件和方法,同时再次强调了“慎战”的思想。
用间第十三
本篇主要论述使用间谍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和原则。重视信息的搜集工作,在现代战争中仍有很高的价值。
三十六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浑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序言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典籍中,如《孙子兵法》这样影响深远的兵家著作寥寥无几,国外的一些军事学家也对它推崇备至。《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家圣典”,其作者孙武也因此被人奉为“兵圣”。
孙武对战争的理解无疑是非常深刻的,甚至已经超越了他所在的时代,达到了一个无人能及的高度。《孙子兵法》的精髓是慎战、重战观,宣扬‘‘以战止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思想,这些观点在现在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孙子兵法》已经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战争著作,而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必读书,就连市场营销者们也把它当做宝典。
本书一方面完好地保存了原书的风貌,对其进行了详细而准确的注释及原典解读;另一方面结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创新体例,选取了涉及到军事、生活、营销等各个方面的大量例证,从更深的层次对《孙子兵法》所蕴涵的思想精髓进行呈现与阐释,语言精当,案例经典,希望能帮助现代人更好地理解《孙子兵法》,并从中汲取智慧,启迪灵感。
《三十六计》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一般而言,人们都把《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相提并论,事实上很多谋略思想确实源自于这两部不朽著作的阐发。
《三十六计》具有浓郁的华夏文明的人文气息。全书共有六套计,每套又分为六计,共三十六计。每计名称用通俗易懂的成语来命名。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三十六计》用途之广博达于社会、军事、人生的各个层面,在这一点上即使《孙子兵法》也难以企及,故古书上有称:“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
文摘
插图:
当时正是农历六月二十九日,恰值古代兵法上忌讳的晦日,但是楚军还是于凌晨利用大雾为掩护,快速逼近晋军营垒,希望能够与晋军速战速决。
当楚军突然逼近的时候,晋军兵吏一片恐慌,加上晋营前面有一大片泥沼,兵车无法出营列阵,情势对晋军相当不利。于是,在晋军中出现了两种意见,中军帅栾书主张固守阵地,以待援军到来,他认为“楚师轻佻,固垒而待之,三日必退。退而击之,必获胜焉”。而新军统帅持反对意见,他指出楚军有很多致命弱点,具体有以下六点:楚军中军帅子反和左军帅子重关系不好;楚王的亲兵中夹杂着一些老旧人员,战斗力不强;楚军列阵不整齐;随楚出征的蛮军不懂得阵法;楚军布阵于无月光之夜,非常不吉利;楚军布阵后,阵中士卒喧哗吵闹,秩序混乱。这些都表现出楚军希望速战求胜,士气骄纵,一旦战斗开始,如此杂乱无章的部队必然会互相观望,失去斗志,如果晋军趁这个机会发动进攻,一定能够后发制人,将其击败。
晋厉公采纳了,邰至的意见,改变了先前防御的策略,在营垒中填平井灶,扩大列阵的空间,调动三军将士积极列阵迎敌。
相关阅读: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