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冷浪漫(科学松鼠会著)

发布时间: 2012-11-05 11:02:07 作者: 田群

冷浪漫 [平装]

编辑推荐

《冷浪漫》:科学是一种理性“冷”的浪漫。
中国第一科普创作团体
科学松鼠会最新作品
科学+幽默+感性=冷浪漫
艾未未/许知远/老狼倾力推荐
X射线分析发现兵马俑上的蓝色颜料并非埃及蓝的“后代”,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决定了一个女人会不会爱上一个男人,非主流的自平衡地球控制理论点出了和谐:二字的精髓,计算机和进化论比化妆品更能决定一张脸美不美,宅男遇见媳妇的几率大小取决于是否身处德西特时空,有人会因为拥有灵敏的味觉而不喜欢喝酒,宇宙中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恒星核反应为新生命的到来提供了可能,放弃种种玄学信仰之后用逻辑来研究艺术就是一种顺理成章的尝试。
科学松鼠会那些充满文艺情怀的理工松鼠们,在一年里用八个关键词写就了一本作业,为你呈现这个既有理性之冷酷又有感性之浪漫的世界。

媒体推荐

他们做了一件很好的事,而他们的热烈会让你有冲动去了解这群人在想什么。一旦领会到其中的理性之光,将惊讶于这些想法的丰富和成熟。
  ——许知远作家,出版人
有一些瞬间迸发的想象和灵感被这群年轻人抓住了,整理出来,用文字形式拿去和同龄人分享,这其中涉及怎样思考世界,怎样不断完善这些思考,是另一场“青春无悔”。
  ——老狼歌手
将那些严谨明晰的道理以轻松有趣的语言讲给他人听,这些与我们日常体验平行的认识像轻风吹拂田野般地梳理着可视的繁杂现实。只知道眼前大概是怎么回事显然不够,还需要维护好已知的和未知的部分,我们会发现,关于认知的主体我们知道的很少,通过看清其中的一两块拼图,试图想象整个图面的格局怎样、景致如何,这是我放不下这本书每一篇文章的理由,每个人都窥视,每次都有所发现。
  ——艾未未艺术家

作者简介

科学松鼠会,科学松鼠会是一个科学传播公益组织。他们的理想是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更多人能领略科学的美妙。成员包括来自国内外各院校的一线科研工作者,以及来自《南方周末》《环球科学》《新发现》《新京报》《冰点周刊》等媒体的科学记者、编辑。目前已经推出过《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吃的真相》和《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等科普畅销书。
果壳阅读,果壳传媒旗下的读书品牌,秉持“身处果壳,心怀宇宙”的志向,让科学以真实而优雅的姿态,将它的智识、妙曼、多变、幽默、宽容展现在大众眼前。

目录

序想想就很爽


卷首语不忘注视那平凡深邃
物的彩色智慧
照亮细胞的荧光蛋白
神秘中国色
哪种颜色味道好
没有颜色的奇妙世界
彩色花纹背后的秘密
你看,你看,色彩的表情
音有相,色无形


卷首语爱以及爱的对面
朱丽叶的生理周期
花花事
基因决定我爱你
爱情三问
我要我们在一起
完美爱人进化论


卷首语冷的浪漫和求的姿态
来自金星的和谐
老板,来份淘气味的
跟我和一曲Accapella
雏菊世界:用尽想象去远游


卷首语科学美丽时尚周
护肤品的大小把戏
胶原蛋白美容与院墙上的画
皮肤,可否漂得白
卸妆之后的螺旋藻
计算机计算机,谁是最美的女人
文身,危险时尚美
进化美女


卷首语“宅”流行
宅人的食谱不等式
宅男娶媳妇和时空曲率的关系
大宅门里探究竟
实验室里的宅生物
宅族性幻想分析

酒说
卷首语酒瓶子里做道场
来杯秸秆鸡尾酒
动物瘾君子
酒酿家庭装
谁能千杯不醉
穿过我的神经的我的酒

新生
卷首语被遗忘的荣耀
光和热,你好哪一口
动物如何“坐月子”
生命大爆炸
我们都是星星的孩子

艺术
卷首语让科学松鼠和当代艺术互动起来
把根留住
发达数字时代的抒情诗人
摄人魂魄的雕刻
雪花史

所以然,之后的然

序言

想想就很爽
桑格格
这本书来到我的生活中实在是太晚了。真的,如果早一点知道一些科学
知识,可能很多让我后悔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作为一名文科生,我对科学的
态度是很复杂的:第一时间是抗拒,觉得那些理性的东西是我不可能理解的
,就像是小时候的噩梦—数学一样,在我的生活中的作用就是彰显自己的智
商低下;然后如果我懂得了一点点科学(这是很了不得的,因为我得克服多
大的心理障碍啊),又很炫耀和依恋,进而就会再一次犯错,比如我在29 岁
高龄的时候还认为消防栓是带电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再一次印证了自
己的智商低下。
等我怀着忐忑的心情阅读了松鼠们的这套科学杂文拼盘,我终于想,其
实我的智商还是可以的,只是小时候读到的那些科学有点太板着面孔了,如
果像是这本书里这篇由张劲硕同学写的《动物如何“坐月子”》中这样讲述
:“产卵之后这类鱼便拍屁股走了,它们不管不顾自己的卵,产后便去觅食
。”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啊,多么可亲的“拍屁股走了”!来,喜欢幻想的
文科生们,你们光是想象一下一条鱼是如何拍拍屁股的,是不是就不觉得生
物科学是遥远的事了?这难道不是我们喜欢的类似于动画片一样的语言么?
!然后,我在这个“拍屁股走人”的带动下,系统地了解了一下各种动物产
后的状态。所以,我不是之前的桑格格了,我是一个知道了“动物如何‘坐
月子’”这个尖端话题的桑格格,从此比之前多了一份同为这个地球上的生
物的自豪。
其实,我也知道,很多理性的知识能带给人力量。我身上有不少案例,
那是蒙对的。比如,有一次和刚刚好上的男朋友一起逛街,等下,我先说下
这个男朋友,他是我国可能最有前途的城市学专家(当然这带有不理性的文
科生的主观臆测)。可就这样一个初期对我来说像尊神一样的人物,我发现
其实他在科学上的常识几乎和我相等。
好,话说回来,事情是这样的:一对科学白痴在街上闲逛着,然后一起
发现了一辆三轮车拉了一车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瓷器在贩卖,于是一对可能
要组建家庭的小年轻(我俩)立刻就围上去了。啊,漂亮的杯子,别致的碗,
那颜色别提多艳丽了,而且很便宜!非常的便宜!这时,“我国可能最有前
途的城市学专家”立刻就说:啊,亲爱的,我们买一些杯子吧!桑格格这时
居然格外冷静,一点也没有平时被打折狂热激发出来的热情,而是把男友拉
到一边,小声地说:别买,这些瓷器便宜就因为它们是掺了很差的铅烧成的
,用了对人体有害!那城市学专家当时就热泪盈眶了:啊,你嫁给我吧,和
你生活在一起好有安全感哦!你真有知识!以上只是例子之一。唉,你说,
我们国家这个科学普及教育,连可能最有前途的城市学专家的科学知识都这
么可怜。
例子之二,我和众女友走进香港莎莎化妆品店,那些热情万丈的销售小
姐立即呼啦一声把我们包围了,每一位女友平均分得两位亲人般的销售小姐
。她们满嘴的术语,什么小姐你买这个护肤品吧,含高分子补水成分绝对让
你皮肤不缺水;什么这个是纯天然萃取的植物精华,特别营养……女友们怎
么说都撇不下这些小姐,而桑格格,一句话就让两位小姐立即弹开来—对不
起,小姐,我是学化工的。朋友们,你们说,要是这样一本书早一点来到我
的生活中,加上我天生冰雪聪明,怎么能不练就一个走遍天下无敌的金刚之
身呢?看,这本书中,小庄同学在《护肤品的大小把戏》中这样说:“让我
告诉你吧,那些价钱比一般保湿乳液昂贵了至少5 倍以上的精华液充其量就
是多放了一点硅酮而已,而它看起来稀拉通透的形态只不过因为少了点增稠
剂。眼霜也同理,它与面霜的成分差异远远不会够得上你需要在其间多支付
的不合理差价。”我当时要是能对那销售小姐说出这番话来,估计她当时就
会要求我签个名吧,太崇拜我了。这些事情想想就很爽的。
这本书不仅在语言上让我这个文科生很能接受,谈及的事物更是暗合了
很多日常生活。我喝酒,用小S 的话来说就是:“不瞒您说,小女子确实喜
爱这杯中之物……”但是说实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爱喝酒,以及为什么酒
能让我高兴。直到看见杨杨小松鼠在《酒瓶子里做道场》里说:“美国加州
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学家罗伯特 达德利(Robot Dudley)曾提出一种假
说,人类对酒的迷恋其实是‘偏爱成熟果实’这一适应行为的副产品。按照
他的说法,熟透的水果富含两种化学物质:糖和乙醇,其中,易挥发的乙醇
气味便成了灵长目动物寻觅食物的重要线索,闻到乙醇的气味,便意味着甜
美的熟果,意味着食物,意味着生存。”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里我有些感
动。马上想起了一个画面,是前苏联导演塔可夫斯基某部电影中的一个镜头
:一个小男孩在旷野中,被树根绊倒了,他就顺着树根一直拉啊拉,最后被
这树根引到了遥远的旷野的边缘—一棵大树的面前。塔可夫斯基是一个善于
探讨人类精神和文化根源的导演,这个画面隐喻了对于人类家园之根的诗意
表达。关于人为什么爱喝酒的文章从一个日常生活事件出发,最终解释了对
酒精的欲望在人类基因中刻下了印痕。这两者之间真是一种对称,一种遥远
的相似。
最后,生物工程学家还要补上一句:“只要是葡萄糖构成的东西,我们
都可以把它变成美酒。”帅。
我一直在不理性地表达着对理性的热爱,所以,科学家们,请你们也不
要轻易放弃我们这些靠形象思维的人群,起码我们有热情,如果你们让我们
真的了解“这是什么”—我们,比谁都热情!我感谢这本书的作者们用这样
有趣的语言告诉了我很多科学知识,如果科学可以这样阅读,也许我不会成
为一名写字的,要知道我在初中可是生物课代表哦,那时候学了生物骂人都
是很科学的,“你这个单细胞动物”或者“你这个草履虫”!
现在,我要做的事情是,再一次把这本书好好读一遍!

文摘

版权页:



A:如同Scarletp所说,我们爱的确实不是某个特定的人,而是他给我们的感觉;让我们神魂颠倒的不是那张英俊或美丽的面孔,也不是体贴而温柔的眼神,而是大脑由此制造的你的体验。
就像我们意识到的一切,人类最好而永恒的爱情也仅仅是大脑的产物。从本质上来说,它仅仅是生化反应产生的、大脑中无数脑细胞电活动的结果。但这些冷冰冰的物理化学活动却给了我们如此美妙丰富和惊心动魄的感觉,在那一刻,你的大脑中甚至不会有任何其他思绪。很早以前,人们就相信,这种情感一定来源于心,于是祖先们创造了许多与心有关的词——“心爱”、“心痛”、“心动”……可爱情与心无关,只不过这种强大的情感体验总是直接伴随着心脏的剧烈反应,人们才有了这样的错觉。
一个影子进入你眼中,混合着他独特的气味,你脑中潜伏的神经回路捕捉到这些信号,自动控制脑垂体分泌激素,从而引起体内一系列腺体的分泌活动,使你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口干舌燥;这些反应又作为线索重新传回你的大脑,综合其他的线索进行评价,最终产生爱的感觉-但这一连串复杂的过程发生得如此迅速而自然,你体验到的仅仅是第一眼就被电到的感觉,仿佛一切浑然天成。
其实,当你面对梦中情人的时候,身体内的连锁反应跟你面对一头凶猛野兽的时候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情境线索会使你的大脑做出两种不同的评价,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爱慕或者恐惧,从而引导你做出两种不同的行为:拥抱或者逃跑-问题不在于你面对的是谁,只在于大脑想让你体验到什么样的感觉。
可大脑为什么会让我们对这种强大的感情如此痴迷呢?事实上,一些科学家甚至把爱情看作一种“瘾”,就像鸦片、海洛因之类的毒品一样,我们会对爱情上瘾。因为一旦大脑将你的身体反应评价为爱,就会引发脑内产生更多的内啡呔(一种能使我们极其愉悦的化学物质),促使大脑中的奖赏回路开始兴奋,于是你才体验到了愉悦。我们想不停地追求愉悦,就得不停地追逐能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相关阅读: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乐杰著)

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朱天心著)

毒医皇后(套装上下册)(纳兰静语著)

学会宽容,人生步步能赢(赵丽荣著)

一分钟摆脱负面情绪(雷杨著)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

读书人网 >科学与自然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