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丛书
作者简介
张秀荣,1961年生,北京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授、负责人。多年来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教学工作获得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并多次获得各级各类表彰。近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在各级各类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本、教材3部。同时担任北京市高教学会中共党史学会理事、北京市高教学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理事、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特约研究员等职务。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5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研究/5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问题研究/13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24
第四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研究/34
第五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42
第六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体系问题研究/48
第七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研究/57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65
第一节 辅导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65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80
第四章 经济变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91
第一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91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03
第三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19
第五章 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31
第一节 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31
第二节 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41
第三节 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55
第四节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68
第六章 社会变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77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77
第二节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85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4
第四节 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
第七章 特色院校、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9
第一节 成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9
第二节 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20
第三节 民族院校、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29
第四节 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43
第八章 党的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57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57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65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72
第四节 以人为本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83
第五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97
第九章 “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305
第一节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总体研究/305
第二节 特定教学方法的研究/308
第三节 关于各门课程教学方法研究/311
结束语/321
参考文献/335
后记/337
序言
2004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04年4月27日至28日,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正式启动,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努力形成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
随着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开展,全国各地兴起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热潮,形成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全体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者乘势而上,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全力投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之中,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第一,科研水平明显提升。近年来,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者积极申报并承担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
后记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笔者对近十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热点问题研究的结果。这一成果的取得,首先感谢的是学校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支持与关怀,这种支持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制度保障和经费保证的支持,促成了本书的成书和最后的出版;其次感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良好的研究氛围,不但形成了诸多的科研激励机制,而且提供了诸多层次的研究基金,为本书及其他研究成果的取得提供了精神激励,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多年来,笔者有幸得到教研室同行特别是申健、邹世享、刘武根、刘增惠等同事对笔者教学与研究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感谢的是学术团队的科研沙龙,对笔者的研究提供丁广阔的视野。在这里还有一人是不能不提到的,她就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副校长雷涯邻教授,也是我的好友。正是她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激励,在精神上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使我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完成本书的撰写。在此我真诚地向我的好友雷教授说一声“谢谢”!
文摘
陈方子认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标准发生了偏差,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讲物质利益,讲实惠,重金钱;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意味着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最优化的配置、寻求最大的市场,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部分大学生以“专门”人.才代替“合格”人才。②王生卫、张正扬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冲击。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冲击: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种意识形态不断地渗透到高校大学生的头脑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西方国家所主张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法治等价值观就自然渗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对大学生生活方式构成冲击;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构成冲击;对传统爱国主义情感构成冲击:一些人传统的爱国主义情感逐渐消逝,国家利益观念逐渐模糊,爱国情感逐渐淡化,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情感冷漠,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逐渐消退。③韩丽丽、郝志群认为,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有:国家主权受到挑战,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旗帜的高扬;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进一步加剧,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直接受到挑战;政府控制传媒的难度增大,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④崔东升认为,经济全球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问题是,有相当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存在着以下认识误区:一是教导式地理解“不争论”;二是用办实事代替解决思想问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