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组织行为学(第3版)》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之一。
作者简介
关培兰,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是我国较早引进和传播组织行为学(即行为科学)的高校教师之一,参与和创办中国行为科学学会和湖北省行为科学学会,任湖北省行为科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撰写行为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著作多部,发表专业沦文数十篇。主持的科研项目有:组织诊断理论与方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欧激励理论与方法的比较研究(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与评价体系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等。曾应邀到美国、日本、荷兰、加拿大、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研修与从事合作研究,是国际应用心理学研究会会员,亚洲管理研究会会员,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会会员及常务理事,中围管理问题国际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目录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览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含义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
第五节 组织行为学的学习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及其特点
第一节 组织行为
第二节 人文技能是管理者的关键技能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没有绝对真理
第二篇 个体行为
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
第一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
第二节 个体行为规律
第三节 个体行为规律举例
第四章 个体差异及管理
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
第二节 气质
第三节 情绪
第四节 态度
第五节 价值观
第六节 五种性格特征
第三篇 激励行为
第五章 激励理论与分类
第一节 激励研究
第二节 激励理论研究
第三节 激励理论与分类
第六章 激励的社会机制
第一节 激励的社会机制原则
第二节 激励的几种模式
第三节 激励的社会机制
第四节 工作丫家庭平衡计划
第七章 知识员工的激励与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知识员工管理
第二节 知识员工的特点
第三节 知识员工的激励与管理
第四节 知识员工管理的相关研究
第四篇 群体行为
第八章 群体及群体功能
第一节 群体及其分类
第二节 群体功能
第三节 群体动力理论
第四节 群体行为及群体性事件
第九章 群体人际关系与冲突
第一节 人际关系
第二节 群际关系及冲突
第三节 竞争与合作
第十章 群体行为与沟通
第一节 沟通及其分类
第二节 沟通的障碍
第三节 有效沟通的技能
第四节 沟通中的现实问题
……
第五篇 领导行为
第六篇 组织行为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组织行为学不是研究人的一般心理行为规律的,而是研究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则的。这些工作组织涉及的面很宽,比如工商企业、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甚至部队。工作行为主要包括涉及影响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组织绩效的行为管理、差异管理、激励管理、团队管理和权力管理等。
(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它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和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2)组织行为学涉及三个重要的方面,即观察、个体、群体。对他人行为的了解,主要通过观察获得。观察者运用自己的五官以及皮肤直接观察人的行为,或者采用录像机和摄像机等先进手段协助观察,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个体是组织的基石,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的核心。研究组织行为学的规律性,首先要研究个体是如何影响组织的,同时要研究组织通过什么来影响个体的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及满意度,个体差异又如何影响其行为和工作绩效。群体是介于个体与组织之间的一级组织,它是个体直接工作的地方,个体对组织和社会的贡献是通过群体实现的。群体规范、群体凝聚力、群体沟通等对个体行为及组织行为都有直接影响。
(3)研究与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的行为,理解人的行为,预测人的行为,引导人的行为,控制或改变人的行为,以便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工作绩效。通过科学的测试手段,对组织成员的心理素质及各方面的能力进行诊断,做到了解自己,完善自己,了解他人,理解他人,激励他人,同时也激励自己。
组织行为学表明了三大关系:人的行为、人和组织的关系以及组织本身。
编辑推荐: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