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保险学(第4版)(孙祁祥著)

发布时间: 2012-11-20 15:16:06 作者: 田群

保险学(第4版) [平装]

编辑推荐

《保险学(第4版)》为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孙祁祥,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兼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中国保险学会常务理事,美国国际保险学会学术主持人,亚太风险与保险学会副主席,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在《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3部,译著、合著10余部。

目录

第一篇 保险基础
第一章 风险与风险管理
引言
第一节 风险概述
第二节 风险决策
第三节 风险管理
本章总结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保险制度
引言
第一节 保险的本质
第二节 保险的经济学基础
第三节 保险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保险的基本分类
本章总结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保险合同(上)
引言
第一节 保险合同概述
第二节 保险合同的要素
本章总结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保险合同(下)
引言
第一节 保险合同的订立与生效
第二节 保险合同的履行
第三节 保险合同的变更
第四节 保险合同的争议处理
本章总结
思考与练习

第二篇 保险市场
第五章 保险市场引论
引言
第一节 保险市场概述
第二节 中国保险市场概况
第三节 国际主要保险市场概况
本章总结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保险公司
引言
第一节 保险公司及其类型
第二节 保险公司的并购、控股和策略联盟
第三节 保险公司的跨国经营
本章总结
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 保险消费者
引言
第一节 保险消费者的组成
第二节 保险产品的特性及其购买原则
第三节 选择保险公司
本章总结
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 保险中介
引言
第一节 保险中介概述
第二节 保险中介类型
本章总结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 保险监管
引言
第一节 为什么需要保险监管
第二节 保险监管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保险监管模式
第四节 保险监管的主要内容
本章总结
思考与练习

第三篇 保险的基本类别I:人身保险
第十章 人身保险引论
引言
第一节 人身保险的特点
第二节 人身保险的类型
本章总结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一章 人寿保险
引言
第一节 人寿保险的种类
第二节 标准保单条款
第三节 寿险准备金
本章总结
思考与练习
第十二章 年金保险
引言
第一节 年金保险合同及其分类
第二节 年金保险合同条款
本章总结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三章 健康保险
引言
第一节 健康保险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 健康保险的主要种类
第三节 健康保险的经营风险管理
本章总结
思考与练习

第四篇 保险的基本类别Ⅱ:财产保险
第十四章 财产保险引论
引言
第一节 财产标的分类及其特征
第二节 财产保险赔偿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财产保险的准备金
本章总结
思考与练习
第十五章 财产损失保险
引言
第一节 海上保险
第二节 货物运输保险
第三节 火灾保险
第四节 运输工具保险
……

第五篇 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
第六篇 社会保险
附录1 各类保险学说
附录2 风险概率资料
附录3 特种人身保险
附录4 本书专用术语汉英对照表
附录5 重要名词索引

序言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强化和技术进步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不断深化的时代,各种经济活动、相关关系和经济现象不是趋于简单化,而是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具有嬗变性和多样性。如何对更纷繁、更复杂、更多彩的经济现象在理论上进行更透彻的理解和把握,科学地解释、有效地解决经济活动过程中已经存在的、即将面对的系列问题,是现在和未来的各类经济工作者面对的重要课题。
作为培养各类高素质经济建设人才的经济类院系,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能够得到系统的、科学的、严格的专业训练,系统而深入地掌握经济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最新动态,为他们能够科学地解释和有效地解决他们即将面对的现实经济问题奠定基础。
基于这种认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从2002年5月到2003年12月,在历时一年半的时间里,深入总结了人才培养各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全面考察和深入研究国内外著名经济院系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经验的基础上,对本院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进行了全方位改革。新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编撰经济学院系列教材。
编撰该系列教材的基本宗旨是:
第一,学科发展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现有的各个学科已经出版了大量的国内外教材,其中不乏欧美知名学者撰著的优秀教材。我院部分学科在教学中曾经直接使用欧美学者撰著的教科书,但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也认识到,任何一门国际顶尖的教材,都存在一个与中国经济实践有机结合的问题。某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可能具有国际普适性,但对原理和方法的把握则必须与本土的经济活动相联系,必须把抽象的原理与本土鲜活的、丰富多彩的经济现象相联系。我们力争在该系列教材中,充分吸收国际范围内同门教材所承载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切实运用中国案例进行解读和理解,使其成为能够解释和解决学生遇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知识。

后记

1995年7月的一天,我的一位年近80岁的美国朋友艾利克请我到我们俩都很喜欢的一家中国餐馆去吃饭,也算是为我即将回国饯行。席间,他说他有一个小小的希望,就是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我自己撰写的保险学教科书。我当时不是很自信地作了一个许诺。
回国以后,中国保险市场的“热浪”让人感到有极大的压力和动力来写作此书。因此,虽然“杂务缠身”,但我还是忙里偷闲地沉浸在写作的乐趣之中。
本书可以说是我殚精竭虑的“产儿”。我尝试着将这本教科书写得规范一些,用眼下时髦的话来说,更能够与国际惯例“接轨”,但又要反映我国保险理论与实务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此,我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在体系上作了一些创新。教科书的索引是我在比较中外教科书中感受最深的一个问题。国内绝大多数教科书没有索引,使读者很难像使用国外的教科书那样,对于自己所需要查找的内容“手到擒来”。正因为对这一点感受极深,我下决心在自己的这本教科书中编排索引——虽然这是一件颇费功夫的事情。
无疑,我的朋友、同事和学生也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客座教授陈欣,美国林肯(国民)上海代表处的首席代表王小川博士曾对我构建写作提纲“出谋划策”;北大经济学院数量教研室的李心愉副教授和概率系的博士后张博对《保险的数理基础》一章作了认真的把关;中保集团出口信用保险部的杨学进对“信用保险”一节提出了很有价值的修改意见;在用本书的初稿给北京大学保险系第一届本科生,即94级学生授课的时候,这一批思维相当活跃的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的提问,不时给予我进一步锤炼各种概念和术语的“灵感”。在这里,我要向上面所有提到的人表示深深谢意。
美国的约翰朗教授和约瑟夫贝尔斯教授是我不得不怀着敬意提到的人,是他们把我领入保险学这一领域的。在与他们相处的日子里,我从他们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保险学知识,更有一种敬业精神。当然,如果没有美国林肯(国民)保险公司为我精心安排的公司实习,我对保险的认识也就只能是书本上的了。

文摘

插图:


第一篇 保险基础
第一章 风险与风险管理
第三节 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组织在处理他们所面临的风险时,所采用的一种科学方法。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1929年以前,虽然有一些公司在购买保险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人们并不重视企业对纯粹风险的管理问题。直到1929年的大危机以后,人们才开始逐渐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那以后,风险管理迅速成为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带来了生产的飞速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风险因素,由此使得风险高度集中,潜在风险增加。而有些风险又属于保险条款中的除外责任,导致被保险人不能从保险人那里得到全面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加强对风险管理的研究,以期在保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其他经济保障的办法。这就是,从单纯转嫁风险的保险管理转向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的全面风险管理的方向。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概论(教育部高教司)

大秦帝国(套装全6部11卷)(孙皓晖著)

漂游放荡(签名版)(编号223著)

贝太厨房:一碗好汤2(《贝太厨房》编委会)

经典月子菜(贝太厨房图书制作团队)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

读书人网 >理财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