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国富论(套装上下册)》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亚当斯密(AdamSmith) 译者:杨敬年
杨敬年,南开大学教授。生于1908年,至今已是百岁老人。于1944年考取庚款留英公费生,1948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留英期间被推选为牛津中国学生会主席。1948年受南开大学校长何廉之邀回国任教。
目录
引言和本书计划
[第一编 导读]
第一编 论劳动生产力改进的原因,兼论劳动产品
在不同阶级的人民间自然分 配的顺序
[前三章导读]
第一章 论劳动分工
第二章 论引起劳动分工的原因
第三章 论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 导读]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和功用
[第五章 导读]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或论用劳动表示的
商品价格和用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
[第六章 导读]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 导读]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第八章 导读]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 导读]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 导读]
第十章 论工资和利润随劳动和资本的用途不同而不同
第一部分 由于用途本身的性质所产生的不平等
第二部分 由于欧洲的政策造成的不平等
[第十一章 导读]
第十一章 论地租
第一部分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
第二部分 论有时能、有时不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
第三部分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产品和有时能、有时不
能提供地租的产品两者价值比例的变化
关于过去四个世纪中白银价值变化的离题论述
第一时期
第二时期
第三时期
黄金价值和白银价值比例的变化
怀疑白银价值仍在继续下降的根据
改良的推进对三类天然产物的不同影响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关于白银价值变动的离题论述的结论
改良推进对制造品真实价格的影响
本章结论
[第二编导读]
第二编 论资财的性质、积累和使用
引言
[第一章 导读]
第一章 论资财的分 类
[第二章 导读]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财或维持国民资本支出的
一个特殊部门的货币
[第三章 导读]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或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第五章 导读]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编导读]
第三编 论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途径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增长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衰落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遭受的抑制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衰落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第四章 城市商业怎样对乡村改良作出贡献
下册
[第四编导读]
第四编 论各种政治经济学体系
引言
第一章 论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能在本国生产的外国货物的进口
第三章 论对来自贸易差额被认为于我不利国家的几
乎所有货物进口施加的特别限制
第一部分 论即使从重商主义体系原则看这些限制的不合理
有关存款银行,特别是阿姆斯特丹存款银行的离题论述
第二部分 论按照其他原则,这种特别限制的不合理
第四章 论退税
第五章 论奖金
关于谷物贸易和谷物法的离题论述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 论殖民地
第一部分 论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
第二部分 论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第三部分 论欧洲从美洲的发现以及从通过好望角去到东印度的通道的发现所获得的利益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体系的结论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体系,或论将土地产物看做各国收入或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各种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五编导读]
第五编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支出
第一部分 论国防支出
第二部分 论司法支出
第三部分 论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的支出
第一项论 便利社会商业的公共工程和机构为便利一般商业所必需的公共工程和机构为便利特殊商业部门所必需的公共工程和机构
第二项论 青年教育机构的支出
第三项论 教育所有年龄人民的机构的支出
第四部分 论维持君主尊严的支出
结论
第二章 论社会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来源
第一部分 论特别属于君主或国家的资源或收入来源
第二部分 论赋税
第一项 租金税、土地地租税
不与地租成比例而与土地产物成比例的税房租税
第二项 利润或资本收入税
特殊用途资本的利润税
第一项 和第二项附录土地、房屋和资财的资本价值税
第三项 劳动工资税
第四项 用意在不加区分 地落在所有各种收入上的税
人头税
消费品税
第三章 论公债
附录
主题索引
文摘
通过水运,为每一种产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市场,这是陆运所不能单独办到的,因此,正是在海岸,以及在通航河道的两岸,各种产业自然而然地开始分工,并得到改进,这种改进常常要等待很长的时间以后,才能推广到一国的内地。1部宽轮运货马车,由2个人驾驭、8匹马拉,才能在大约6个星期之内,在伦敦和爱丁堡之间来回运送将近4吨货物。大约在同一时间内,一艘由6个或8个人驾驶的轮船,常常可以在伦敦和利斯两个港口间来回运送200吨货物。可见,借助水运,在同一时间内,6个或8个人可以在伦敦和爱丁堡之间来回运送由100人驾驭、400匹马拉动的50部宽轮运货马车所能运送的同样多的货物。因此,用伦敦至爱丁堡最廉价的陆运所能运输的200吨货物,要开支100个人3个星期的生活费、以及与这种生活费大体相等的400匹马和50部大车的损耗。而水路运载的同一数量的货物,却只需开支6个或8个人的生活费,载重200吨的一艘船只的损耗,以及保险费的差额,即陆运保险和海运保险之差。因此,在这两地之间,如果除了陆运以外没有其他的交通手段,而除了与重量相比价格非常昂贵的东西之外,没有其他货物能从一地运往另一地,那么,他们就只能进行现时在两地间所维持的商业的一小部分;因而也只能提供现时彼此相互提供的鼓励的一小部分。在世界各个遥远地区之间,就不可能有多少商业,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的商业。在伦敦和加尔各答之间,有什么货物承担得起陆运的费用呢?即使有,又有什么方法能使货物安全通过那么多的野蛮民族的领土呢?可是,现今在两个城市间彼此进行着巨额的贸易,由于相互提供市场,对各自的产业给予了大量的鼓励。
编辑推荐: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