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证券分析(下)(原书第6版)》:投资者的圣经,75年经久不衰,股神巴菲特亲自作序,梳理价值投资之道,1940年最经典版本+10位最伟大金融才子的导读=证券分析(第6版),200页新增内容值得期待。
国内最具分量的证券媒体《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第一财经日报》等鼎力推荐。
媒体推荐
两位恩师,一本著作,改变了我的人生。
——沃伦巴菲特
两位师长制定的投资路线图我已经遵循Y57年,我没有理由去寻找另外的路线了。
——沃伦巴菲特 股神
很多人知道三个犹太人的著作改变了世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物理世界.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改变了心理世界,马克思的《资本论》改变了人类世界。但很多人不知道,还有一个犹太人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改变了投资世界。
——刘建位 汇添富基金首席投资理财师
如果说尝试价值投资是一次穿越茫茫原野的旅程,那么《证券分析》就如同一串坚实有力的先行者的足印,抑或是远方一盏明亮的灯火.给孤独的旅人以温暖和力量。
——但斌 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
中国投资者读《证券分析》,可领悟投资真谛,告别跟风炒作,做理性投资人.迎接中国金融资本时代的到来!
——赵晓 著名经济学家
读者将受益于金融世界里一些最成功的业内人士以及消息最为灵通的市场观察家所总结出的经验和智慧。每一位有志于投身金融界的人士都应该将最新版的《证券分析》放入必读书单中。
——大卫斯文森 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
20世纪40年代的经典之作《证券分析》经当代几位最伟大的金融才子之手修订后.对于今日严肃的投资者而言,是比以往更为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和参考书。
——杰米戴蒙 摩根大通集团首席执行官
时至今日,《证券分析》仍然是投资者宝贵的路线图,引领他们穿过难以预测且充满波澜,有时甚至是变化莫测的金融市场。
——塞思卡拉曼 波士顿BaLjposl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安全边际》作者
《证券分析》的持久价值在于格雷厄姆和多德发展出的某些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当时是,现在也依然是任何周密投资策略的基本原则。
——布鲁斯格林威尔 价值投贺专家,《价值投资: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作者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美国)戴维多德(David L.Dodd) 译者:徐彬 陈幸子 张宇
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1894-1976),被誉为证券分析之父、“华尔街院长”股市向来被人视为精英聚集之地,华尔街则是衡量一个人智慧与胆识的决定性场所。本杰明格雷厄姆作为一 代宗师,他的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重要的投资者,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他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
戴维多德,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格雷厄姆的助手、追随者和忠贞不渝的伙伴,自称“在《证券分析》一书的写作过程中,主要工作是当格雷厄姆的论点过于偏颇时,提出相反的观点供他思考。”
目录
推荐序
沃伦巴菲特/ⅩⅢ
证券分析(上)
第6版 前言
格雷厄姆和多德永恒的智慧
第2版 前言
第1版 前言
第6版 导言
本杰明格雷厄姆和《证券分析》:历史背景
第2版导读
投资政策问题
第一部分 调查及方法
导读 基本的经验教训
第1章 证券分析的范围和局限、内在价值的概念
第2章 分析中的基本要素:量和质的因素
第3章 信息来源
第4章 投资与投机的区别
第5章 证券的分类
第二部分 固定价值投资
导读 解除债券的枷锁
第6章 固定价值投资的选择
第7章 固定价值投资的选择:第二和第三原则
第8章 债券投资的具体标准
第9章 债券投资的具体标准(续)
第10章 债券投资的具体标准 (续)
第11章 债券投资的具体标准(续)
第12章 铁路和公共事业债券分析中的特殊因素
第13章 债券分析中的其他特殊因素
第14章 优先股理论
第15章 选择优先股投资的技巧
第16章 收益债券和担保证券
第17章 担保证券(续)
第18章 保护性条款和高级证券持有人的补救措施
第19章 保护性条款 (续)
第20章 优先股保护条款,保持充足的初级资本
第21章 对所持投资的管理
第三部分 具有投机性特征的高级证券
导读 “血气与理智”
第22章 附权证券
第23章 附权高级证券的技术特点
第24章 可转换证券的技术问题
第25章 附认股权证的高级证券、参与分红证券、转换与对冲
第26章 存在安全问题的高级证券
第四部分 普通股投资理论——股息因素
导读 顺流而下
第27章 普通股投资理论
第28章 普通股投资的新原则
第29章 普通股分析中的股息因素
第30章 股票股息
证券分析(下)
第五部分 损益账户分析普通股估价中的收益因素
导读 追求理性投资
第31章 损益账户分析
第32章 非常亏损和损益账户中的其他项目
第33章 损益帐户中的误导性手段:虚报损益帐户的恶性案例
第34章 折旧和类似费用与盈利能力的关系
第40章 资本结构
第41章 低价普通股收益来源分析
第六部分 资产负债表分析 资产价值的含义
导读 解构资产负债表
第42章 资产负债表分析:帐面价值的意义
第43章 流动资产价值的意义
第44章 清算价值的意义:股东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第45章 资产负债表分析
第七部分 价格与价值的差异
导读 股市的巨大错觉和价值投资的未来
第46章 股票期权权证
第47章 融资成本和管理
第48章 企业金字塔的一些方面
第49章 对比分析相同领域内的公司
第50章 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差异
第51章 价格和价值的差异(续)
第52章 市场分析与证券分析
第八部分 全球价值投资
综述 与格雷厄姆和多德周游世界
附录
第6版 后记
第6版 致谢
第6版 译者后记
序言
我的书房里图书堆积如山,其中有4本我特别珍爱,每一本都写于50多年前。即便是我今天第一次读到它们,仍会感受到其巨大的价值,书中的智慧历经岁月磨砺而毫不褪色。
其中的两本,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1776)的第一版,以及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7he Intelligent Investor,1949)。第三本正是此刻您拿在手中的这本书,即格雷厄姆和多德的《证券分析》。1950-1951年期间,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研读过《证券分析》一书,当时我恰好有幸师从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两位师长。两位师长的为人以及他们的著作改变了我的生活。
从实际与功利的方面讲,那时所获得的经验教训,成为我日后所有的投资和商业决策所依赖的基础。在遇到本①和戴维之前我就迷上了股市。我在11岁时购买第一只股票之前,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攒够了买股票所需的115美元。那之前我阅读了奥马哈公共图书馆里每一本有关股票市场的书。那些书都很有趣,其中一些还特别引人入胜,但却没有一本真正有用。然而,当我遇见了本和戴维后,我的“智力取经”之路就算到达了目的地。而带给我指导的,首先是他们的著作,其次是他们的为人。他们制定的投资路线图我已经遵循了57年,我没有理由去寻找另外的路线了。
本和戴维给我的,除了思想和理念之外,还有友谊、鼓励和信任。他们对我完全不求回报——对一个年轻的学子,他们只是想不断地给予帮助和提携。最后,我要表达对二位师长的感激之情。他们来到这世上,注定会有辉煌的成就:他们慷慨而友善。
性恶论者肯定会对他们的行为感到迷惑不解。本和戴维曾指导过数以千计的潜在的竞争对手,他们当时都是像我这样只会瞄准便宜股票或套利交易的年轻人。这等于是直接与本的投资公司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竞争。此外,本和戴维还不吝在课堂上以及他们的著作中使用现实中的投资实例,实际上这样也等于替我们做了投资分析的工作。他们的所作所为,就像他们的思想一样,给我和许多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不仅教导我们如何明智地投资,还教会我们如何明智地生活。
我书房里以及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时使用的《证券分析》,都是1940年版的。我至少读了4遍,显然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
但是,请允许我谈一下我在前面提到的4本书中的第4本,它更为珍贵。2000年,戴维唯一的孩子芭芭拉多德安德森(Barbara Dodd Arlderson),送给了我她父亲的一本1934年版的《证券分析》,上面写有几百条批注。戴维写下这些批注是为1940年的修订版做准备。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其他礼物能包含如此的深意了。
后记
2009年11月26日晨,接到我的导师山东大学李玉陈先生的手机短信,告诉我《南方周末》上有胡泳的文章——《纪念杨宪益先生:兼谈翻译家的位置》,让我去找来读。收到短信时正在去远离市区的新校区的班车上,下得车来,即刻去找校内的报摊。不巧今晨降温,卖报的没出来。悻悻中,想起今早所用的教室,是不多的几所能上网的。于是走到教室里,与翻译课上的学生一起找来这篇文章欣赏。
正值复习考研的攻坚阶段,教室中所剩的,都是些真正喜欢翻译的不多的几个学生。中间知道杨宪益先生的,不在少数。但是莘莘学子,对于社会中的一些反常现象,却是了解不多。因此,当读到胡泳在文章中感慨,“我们这个社会,更看重那些高头讲章(不管里面有没有真学问),而往往忽视翻译家的作用。例如,教育部门有个可笑的规定,翻译文学名著或学术专著不能算‘科研成果”’,不少学生表示不可思议。此时,正好想起李玉陈先生在其《句法与翻译》一书中,有一句自创自译的妙语:“署名的译著,不算是译者的学术成果;学者的论著,却原来是不署名的翻译!”(此类妙语在玉陈先生书中比比皆是,有乐之者可去寻宝),说与学生听,大家听后纷纷议论起来。
不事翻译者,即便是粗通外语者,常将翻译看做是简单的语言符号的转换,并基于此种认识,看轻翻译的工作。果如此,倒是可以原谅。但胡泳所揭的对于翻译著作的歧视,发生在教育部门(国内综合性大学外语学院以及外语类院校多如此),则绝非出于无知。我素来不喜欢将人心往坏处想。比如本月更早些时候,仍是与导师交流对法兰克福书展暴露出的翻译的问题的时候,先生短信中就跟我说:“学英语最终就是为了翻译……不务这件实事,或做不好这件实事,就只能空对空,卖弄玄虚,自欺欺人。这样的泡沫学者还少见吗?”我在回信中说,对于翻译,其实同行中基本都是畏难而止,但只有真有风度者才会表达对翻译实干者的敬意。不过这种揣测是难以解释为何教育部门的学术成果认定会如此看轻翻译的成果。
刚接触到《证券分析》的翻译任务,看到此书的规模、语言的难度,以及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自己心中很不踏实,颇有不愿意接手的念头。
文摘
插图:
第五部分 损益账户分析普通股估价中的收益因素
第31章 损益账户分析
我们以前在讨论普通股投资理论过程中,经历了从强调企业资产净值到强调企业资本盈利能力的转变。虽然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是合理且令人信服的,但是这种转变不仅深深地动摇了之前的支撑——投资分析的基础,而且使这一基础变得岌岌可危。投资者如果能够像评估自己的企业一样评估股票价值的话,那么他就可以凭借个人经验和成熟的判断进行投资。只要信息充足,投资者就不大可能误入歧途,除非是对未来盈利能力可能会有所误判。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投资者仔细分析内在价值,这与银行或信贷机构评估企业的信贷信用度很相似。
片面强调盈利能力的弊端
既然普通股票价值已经完全取决于收益表现,私营企业与投资指导规则之间出现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当企业家放下自家的财务报告而拿起一家大企业的财务报告时,他显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并完全不同的价值世界里。因为他肯定不会无视企业自身的财政来源,而完全根据企业最近的业绩来评估自己的企业。当企业家作为投资者或是投机者,并选择丝毫不理会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时,他便将自己置于极其不利的处境中。首先,身边充斥的新的理念与他平时日常经营中得来的经验格格不入。其次,不是依据收益和资产的双重检验标准,而是仅仅依据其中之一的片面标准,因而使检验标准不大可靠。再次,他完全信任的这些收益报表比资产负债表更容易快速地大幅变化。因此,异常不稳定的因素便会影响其股票价值评估。最后,有经验的投资者在仔细分析后会发现,收益报表比资产负债表更容易受误导性陈述和错误性推论的影响。
编辑推荐: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