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军事理论教程(第8版)》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2007年1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规定而编写。
目录
第一章中国国防
第一节国防概述
第二节新中国国防建设
第三节中国武装力量
第四节国防动员
第五节我国国防法规简介
第二章军事思想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
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
第三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第四节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第五节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第三章军事高技术
第一节军事高技术概述
第二节侦察监视技术
第三节军事航天技术
第四节电子对抗技术
第五节精确制导技术
第六节军队指挥自动化技术
第七节伪装与隐身技术
第八节新概念武器
第九节新军事变革
第四章国际战略环境
第一节国际战略环境概述
第二节国际战略格局
第三节部分国家军事概况
第四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
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现代战争典型战例分析
第四节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附录
《孙子兵法》原文
主要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1.政治的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政治与国防密切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良好的政治是固国强兵的根本。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历史,统治阶级实行什么样的统治政策,直接关系到国防的兴与衰,只有政治开明,才能有巩固的国防。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就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变法图强,把尊先厚士,举贤任能,选拔优秀人才治理国家作为强国的根本大计。如齐国得管仲、孙膑、孟尝君、邹忌等而崛起争霸;越国得范蠡、文种而复国称雄。而汉高祖得天下后,实行“文武”政策,建立法制,修明政治,此后,文帝、景帝至武帝,都实行比较开明的治国之策,国家得以富强,才为西汉长达200多年的国家基本安定奠定了基础。
相反,秦朝实行暴政,激起农民起义,终至推翻秦始皇梦想千秋万代、子孙相继的基业;宋朝由于机构臃肿,官员奢侈腐化,国力衰竭不堪,无力抵抗外侵,最终为元兵所灭;明朝由于皇帝昏庸,宦官专政,结党营私,始被起义军所败,后又清兵入关,政权沦丧。特别是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政治日趋腐朽,国防日益虚弱,面对列强入侵屡战屡败,乞降求和,割地赔款,使我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将中国人民带进了苦难的深渊。
总之,国防历史的兴衰,王朝的更替,近代中国的百年国耻,都深刻地告诉我们,政治的开明,是国防巩固的基础,是国家得以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2.经济的繁荣,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就认识到国富才能兵强,自强方可自立,无不把发展经济作为巩固国防,争夺霸权的重要措施。当时,晋国还是一个国贫兵弱的小国,晋文公执政后,通过整顿内政、发展经济、扩充军队等一系列的综合治理,使晋国实力急剧膨胀,有“晋国天下莫强”的声威,先后兼并20余国,一跃而成为中原霸主。秦国重用商鞅,进行变法,推行了“开阡陌”、“废井田”等一系列土地改革措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对秦军南征北战、北逐匈奴,最终并吞六国完成统一大业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唐朝的“贞观之治”达到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更是当时统治者注重发展经济的结果。
与此相反,各个朝代的衰落、灭亡,一个王朝被另一个新生的王朝所取代,几乎毫无例外是这个王朝后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结果动摇了国防的根基,才使得政权易手。由此可见,只有经济的繁荣,才能有强大的国防,才能有政权的稳固、国家的安全。
相关推荐:
中国兵器史(周纬著)
万钧雷霆:P-47战机全史(蒙创波著)
?宙斯盾舰:高性能防空战舰的秘密((日本)柿谷哲也 著)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net/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