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侯志奎:教导型组织(升级版) [平装]

发布时间: 2013-01-23 15:24:39 作者: leio

教导型组织(升级版) [平装]

  《教导型组织(升级版)》升级版内容更具逻辑性,将商业原旨剖析之后,作者又以深沉的笔触解析世界顶尖组织的秘密,并把这些让组织长盛不衰的密码融入企业管理中,引出了教导型组织体系的概念。在此之后,作者着重讲解了如何塑造教导型组织,如何成为教导型组织的领导者,以及教导型组织体系会把企业的未来带到什么高度。全书逻辑缜密,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用性,是读者处理企业管理事务不可或缺的理念性辅助图书。

  作者简介

  侯志奎,上海行动成功管理技术股份再限公司创办人、总裁、企业管理教育资深专家、教导型组织理论创立者、实践者、推动者。侯志奎,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精研世界顶尖组织--学校、家庭、军队十余载,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将东方智慧文化融汇于西方管理的精要之中,集杂成醇,卓然大家。创行动成功,聚群师之力探究卓越组织奥秘,以博大精神和自身实践始建组织管理理论体系——“教导型组织”,以实现毕生使命:推动企业教育职场人士终身学习,助更多人做最好的自己。作者及公司坚持以客户价值为导向,树集体意志,立战略,配能力,建教育体系,持续精进,缔造长青基业!首倡“领导导师化,企业学校化”,成就十多万教导型企业家与数万教导型企业,对终身学习和企业管理教育作出杰出贡献。

  目录

  推荐序

  自序

  第一章 商业原旨

  第一节 商业的目的

  第二节 公司的力量

  第三节 我有一个梦想

  第二章 世界顶尖组织的秘密

  第一节 三大组织的秘密

  第二节 百年企业的秘密

  第三节 万物生长的秘密

  第三章 顶尖组织的共性

  第一节 顶尖组织的共性特征

  第二节 现代组织的启发

  第四章 什么是教导型组织

  第一节 教导型组织的定义

  第二节 我们进入了教导型组织的时代

  第五章 组织的驱动力

  第一节 最本真的动力——爱

  第二节 最持久的动力——信念

  第三节 最强大的动力——习惯和本能

  第四节 教导型组织的吸引力

  第六章 创建教导型组织

  第一节 人的信念

  第二节 正确的事

  第三节 盈利能力

  第四节 长青基因

  第七章 教导型领导者

  第一节 行政领导升级为思想导师

  第二节 企业家的师道精神

  第三节 教导型领导者的风格

  第四节 教导型领导者的修炼

  第八章 未来的教导型组织

  第一节 教导型组织的持续改进

  第二节 教导型组织联盟

  第三节 共守新的商业文明

  文摘

  版权页:

  

侯志奎:教导型组织(升级版) [平装]

  插图:

  

侯志奎:教导型组织(升级版) [平装]

  1.家庭的秘密——亲情

  家庭作为一种组织形态数千年以来都未消亡,主要靠的就是亲情。家庭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具有超强的凝聚力。无论距离多远,无论分别多久,无论条件多艰苦,都拆不散家人的那份牵挂。一家人,即使闹得不愉快,也往往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他们容不得外人来欺负。再看每年春节,为了一张返乡的车票多少人在寒冬腊月里彻夜排队,又有多少没买到票的人骑着摩托车跑上上千公里路回家,简直无论什么困难都阻挡不了人们回家的步伐。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造就了他们之间能配合默契、步调一致,在合作时具有其他组织很难媲美的优势。

  毫无疑问,家庭般的凝聚力,是我们企业所渴求的特质。那么,家庭的凝聚力来自哪里呢?我们的企业怎样获得和培养如家庭般的凝聚力呢?

  生命的延伸

  通常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生长于某个家庭。一个快乐幸福的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养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自我的延伸:家人无条件都是自己人,家里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反过来,我们要表达与某人关系好到不分亲疏,就会说他们都是自家人或自家兄弟姐妹。如果我们和家里人闹了矛盾,我们一般也不愿意找别人来解决,因为这是我们的家事,似乎家事就是自己的私事。

  从另一个方面讲,当我们追求幸福时,我们不会光想着自己幸福,一定也会想到要和家人来分享这份幸福,或者把家人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做父母的就指望着子女过得好,子女过得好,自己就觉得比什么都幸福。做子女的也一样,努力进取,似乎也是希望能让父母和家人过得更好。家人过得不好,自己再怎么成功也似乎是欠缺的。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偏爱他的弟弟,所以密谋扶植他的弟弟共叔段做国君。后来计划败露,共叔段被赶出国门,武姜也被郑庄公囚禁起来。郑庄公因这件事情对武姜十分愤恨,发誓说“不及黄泉不相见也”,虽然后来也有些后悔,但是话已经说出去就收不回了。后来有个叫颍考叔的大臣去进献贡品,庄公赐给他饭食,他却留了很多肉食,庄公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有一个老母亲,我吃过的东西她都吃过,但是她还没有吃过君王赐给的肉羹,所以我要带些回去给她吃。在颍考叔眼里,美味的食物必须要和母亲分享,否则就觉得没有味道。我想很多人也会有这样的体验,假如有自己很喜欢的事物,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与家人分享,只有这样,才算没有遗憾。郑庄公也一样,身为一个功业辉煌的国君,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也还是因为和家人关系不好而觉得有所缺憾。颍考叔的这番话正好勾起庄公的心事,他就把自己和母亲的事情讲给颍考叔听。颍考叔给他出了个主意说:“您不是说不到黄泉不相见吗?您挖个见了泉水的地道来母子相见,谁能说这样不可以呢?”后来就是在颍考叔的建议下,郑庄公和母亲终于摒弃前嫌,重享天伦之乐。

相关推荐:

每天学点管理学全集(王新著)
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戴维.迈尔斯著)
现代管理心理学(第4版)(程正方著)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net/book/

读书人网 >管理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