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哲学:新论语(钱宁著作)

发布时间: 2013-04-12 14:19:52 作者: jerold

编辑推荐

《新论语》编辑推荐:重构的经典,以孔子的思想脉络重构《论语》原文,不增不删一字一句,令孔子思想的逻辑和深刻直接显现。将孔子和弟子的言论分列内编和外编,保持了孔子思想的纯粹和完整。文本的新意,仁为核心,孝悌信为呈现形态,礼为外化形式,学习和修身是求取途径,治国和处世是实践方式。孔子抨击时政、评论人物,则如案例教学,旨在让弟子学习在事例中如何评判仁。人人都能读懂,重编者认为,《论语》没有经过孔子亲自审订,只是一部未经整理的课堂笔记。重构后《论语》变得有主题、有论证、有展开、有层次、有案例;成为无需繁琐注释、人人都能读懂的经典。

媒体推荐

《新论语》对孔子思想的广为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梁国典(孔子基金会理事长)
不加一字,不减一字,编而不作,《论语》一新。
  ——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
有感于《沦语》的编辑散乱,翻阔数遍往往不得要领,钱宁打破《论语》原有章节顺序,以“仁”为核心,提纲挈领,重新编次,使初读者也能了解孔子思想精华。此创举为普及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独辟新径,将嘉惠众多读者。
  ——孔祥林(孔子研究院副院长)
今日中国的局势与当年孔子所处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都面临着社会和文化的巨大转变,以及价值观的重建。理解孔子,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时代;追寻传统,是为了探索未来之路。
  ——钱宁

作者简介

编者:孔门弟子 口述:(春秋)孔子 改编:钱宁

钱宁,祖籍上海嘉定,出生于南京,成长于北京。毕业于人民大学,后为报社记者。曾留学美国,在密歇根大学学习。1995年回国,在北京工作。著有新闻纪实作品《留学美国》(1996),长篇历史小说《秦相李斯》(2000)、《圣人》(2004),学术随笔集《尼山风光》(2010)。作品被译成英文、日文等多国文字。《圣人》被改编为大型电视连续剧《孔子》。

目录

序言 重构的经典
内编:孔子之语
核心篇第一
一、仁为核心
(一)仁是什么
(二)仁不是什么
(三)如何做到仁
(四)仁者之仁
二、仁之形态
(一)仁自孝始
(二)悌即亲情
(三)信是准则
三、外化为礼
(一)礼基于仁
(二)治国之本
(三)君臣之道
(四)礼之本质
(五)礼之承继
路径篇第二
一、求仁之途
(一)学习
(二)修身
(三)践行
二、君子之路
(一)君子标准
(二)君子和小人
实践篇第三
……
例证篇第四
……
哲思篇第五
……

外编:弟子之言
评价篇第六
记忆篇第七
阐释篇第八
编后说明
附录1《论语》原文
附录2人物表

文摘

版权页:



(七)正名为先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日:“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日:“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子路3)
【注释】卫君:指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卫灵公死后,因太子蒯聩被逐,其孙蒯辄继位。正名:确定名分。奚:什么。阙:同缺。
【译文】子路问:“卫国国君如果请先生去治理国家,您打算从哪些事情先做起呢?”孔子说:“必先正名。”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先生是不是太迂腐了?正什么名呢?”孔子说:“粗野啊!子路。君子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还是不要乱说的好。名分不正,说出来的话就没有道理;说出的话没有道理,事情就难以办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因此,君子讲话一定要有适当的名分,讲出来的话一定要能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话,绝不能马马虎虎。”
【点评】此章的背景是,子路将去卫国出仕从政,特向孔子请教。当时,卫出公正与自己的父亲蒯聩因王位的继承而出现冲突,孔子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孔子认为卫国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正名”。

推荐阅读:

美食:各种美食类图书汇集

世界名著:中外文学名著集锦

数据库:各类数据库相关图书汇总

图形图像:图像图形设计与处理汇集

操作系统:各种操作系统相关图书集锦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网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net/book/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