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猕猴桃种植新技术》:专家推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用书。
目录
序言/陈锡文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猕猴桃的起源与分布
第二节 猕猴桃的价值
第二章 猕猴桃生物学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第一节 猕猴桃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猕猴桃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第三章 猕猴桃栽培品种
第四章 猕猴桃的建园
第一节 猕猴桃的建园
第二节 猕猴桃种植园整地和建园
第五章 猕猴桃的栽培
第一节 优质种苗的特征与选择
第二节 种苗的来源
第三节 猕猴桃的栽种
第六章 猕猴桃的日常管理
第一节 土肥水管理
第二节 猕猴桃的套袋管理
第三节 树体管理
第七章 猕猴桃栽培月历
第八章 猕猴桃病虫害及防治
第一节 猕猴桃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第二节 主要病害及防治
第三节 主要虫害及防治
第四节 其他灾害及防治
第九章 猕猴桃的采收与贮藏
第一节 猕猴桃的采收
第二节 猕猴桃的贮藏
后记
序言
构建和谐新农村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农村“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协调关系以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融洽环境。《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农民、科技、政策是完成这一目标任务重中之重的三大要素。
一、构建和谐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农民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主体。首先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基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农村生产力最具活力并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是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的基本力量。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能力,是构建和谐新农村工作的前提。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两组基本数据可以说明这一点,即粮食生产总量和农民人均收人的增长数据。1978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是6095亿斤,2009年突破10616亿斤,产量增加4521亿斤,总增长率达到74%;1978年我国农民年人均收入是134元,2009年是5153元,扣除物价指数,平均每年增长超过7%,近4年来更是超过8%以上。
后记
构建和谐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依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家书屋工程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精心策划了本套《构建和谐新农村系列丛书》。
本套丛书在策划过程中,本着实用性、指导性、通俗性的原则,内容涉及广泛。根据市场农业类图书的销售发行情况,选取了最受农民朋友欢迎的百种书目。
丛书在编写过程中,编著者收集了大量资料,还特别走访了相关专家、学者,并多次到农村乡镇进行实地调研,旨在最大限度地得到第一手资料。
在此,谨向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专家、学者致以衷心感谢,并向本丛书的作者、出版者致以敬意和谢忱!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所限,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文摘
4.加快品种结构调整由于不同的优良品种对不同产区的生态环境适应性是不同的,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发展优新品种,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同时也要考虑市场因素,如交通状况、消费水平、贮藏条件及加工水平,切勿盲目发展,更不能一味地贪大求洋地发展。而是根据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来发展不同的品种,如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广阔的山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应优先发展果大、质优、丰产、耐贮的美味猕猴桃品种及中华猕猴桃优良品种。5.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果品质量在种植生产过程中,一定提高猕猴桃产业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和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包括:产前对市场进行科学地预测,选择适宜品种,确定发展方向;产中应用高新技术,提高果品内外在品质;产后应用现代化的贮藏保鲜技术和加工技术,实现增值、增效。同时一定要着力解决果品质量问题,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做到一流产品、一流包装、一流管理和营销水平。
推荐阅读:
美食:各种美食类图书汇集
世界名著:中外文学名著集锦
数据库:各类数据库相关图书汇总
图形图像:图像图形设计与处理汇集
操作系统:各种操作系统相关图书 集锦
更多农林图书请访问:http://www.reader8.net/book/nonglin/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网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net/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