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中国的世界秩序:传统中国的对外关系 [

发布时间: 2013-12-18 02:44:46 作者: rapoo

中国的世界秩序:传统中国的对外关系 [平装]

编辑推荐

《中国的世界秩序:传统中国的对外关系》是文明秩序边疆丛书之一。

媒体推荐

《中国的世界秩序》在探赜索隐的专题研究和涉及的范围方面几乎无与伦比……,它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传统中国对外政治行为的重要方面的大量知识。现在这些重要方面可以由外交史学家和国际政治专家用更具体的语汇加以研究了。
  ——约翰.W.刘易斯,《政治学评论》
这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关于形成于汉唐时期的朝贡制度的范围和性质的最佳论著。
  ——《时代文学副刊》
来自6个国家的13位学者通过中国的典籍、,史书和朝贡国——越南、日本、琉球、朝鲜等——的记载,研究20世纪之前中国的对外关系。正如《国际事务》指出的,“这些信息量大、可读性强的论文,对这个研究领域——它是任何一个东亚史学家都不可能全盘掌握的——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
  ——费正清

作者简介

杜继东,又名杜承骏,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编审、《近代史研究》编辑部主任,译有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等论著多部。
费正清,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长达50年,以其独特的视角审视、考察中国,他的研究、著作和主要观点不仅影响了几代美国汉学家和西方的中国学界,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政界和公众对中国的态度、看法以及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当今美国诸多有影响的中国问题专家皆出自其门下。

目录

一种初步的构想
中国中心主义及其问题
一些假设:中国的世界秩序的源流
目的与手段:中国对外关系的各种实践
本书的要点

从历史看中国的世界秩序
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神话与事实
郭嵩焘:《绥边征实》
经典儒家对待外族的传统
帝制时期的绥边观点
羁縻政策:历史考察

明初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背景分析
优越感神话的起源
正史中的优越感神话
截然不同的南宋与元朝
公平观念
包容一切的观念
优越与平等

清代朝贡制度新解
中国的朝贡观念及其在国外的认同
清朝对外部世界的看法
朝贡与贸易之间的关系
朝贡贸易的性质
清初的对外贸易政策
清代中朝朝贡关系考
朝鲜使华使团
中国使朝使团
朝贡关系的经济面相
对朝贡关系的简要评价
作为萨摩藩属地的琉球群岛
1609年入侵前的萨琉早期关系
萨摩藩对琉球的监管
琉球与日本的朝贡关系
萨摩藩对琉球群岛的区别对待
萨摩藩的经济动机与对华贸易
清代琉球王的册封
琉球请求册封
册封使团的组成
文官对航海的观感
首里的准备工作
册封典礼
册封使团在那霸的贸易活动
文化活动
中国人和琉球人对双方关系的看法
中越关系中的干涉与朝贡,1788-1790
西山暴动的发生
1788年清政府的干涉
事件的解决
越南国王入京朝觐
中越关系的模式
中国与内亚的关系:匈奴和西藏
帝王美德在内亚影响微弱
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实力关系
19世纪中叶以前的清藏关系
……
地图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中国的历代王朝,大都是在“内乱外患”的双重打击下垮台的。所以,每个政权都孜孜以求,务使对外关系能在事实上同理论相符,借此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权。
这种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有个根本缺陷,那就是它同中国文化区的范围没有密切关联。构成汉字圈的异族国家,是由汉字和儒家学说之类的文化纽带与中国连在一起的。而内亚圈则由显然非中国文化的民族组成(其中包括满、蒙、回、藏等民族),尽管他们在社会或文化方面都与中国大不相同。例如,他们的文字是用字母的,经济大部分是游牧式的,政治组织主要是部落式的。然而,他们一直未被排除在中国的世界秩序之外,因为这些来自内亚草原的能骑善射的民族,在使用火器之前的漫长的马战时代,是东亚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这就是说格于地理形势,以中国文化为根据的天子至尊的理论,不得不向亚洲内陆游牧民族的战斗力妥协。就战略上说,“中华帝国”必须是实际的大陆性“东亚帝国”,从帕米尔高原直至釜山,这些地方都是中国每个大王朝力图控制的。在这个帝国之内,内亚的异族部落源源不断地提供冲锋陷阵的突击队,成为政府具有决定性的军事力量的组成部分。中国在经济和文化上都比内亚民族优越,可以时时借此控制他们,但这种手段有时也会失效。于是从汉朝至清朝的2000年间,内亚的异族战士在中华帝国的战争和政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蛮族”入侵终至元(1279-1368年)、清两代达于顶点。
这些异族王朝一旦在北京奠基,便采取许多新的措施。但整个来说,他们仍用中国的传统治理中国,并在很大程度上运用它来处理对外关系。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通过经常使用中国中心主义的词汇来保持中国中心主义的理论,这在朝贡制度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很明显。事实上,到了明清两代,朝贡的名称还部分地保持着。如果外国要同中国接触,就应当朝贡,有时还可能被强制这样做。外国必须把与中国的贸易视为皇帝给予他国统治者的一种恩赐,外国统治者必须遣使进京,举行朝贡仪式。只有在这样的政治框架中,经济关系才能得到正式认可。到了后来,即使外国人不遵行朝贡仪式,中国在文字记载中仍对外国人使用朝贡词汇。

喜欢中国的世界秩序:传统中国的对外关系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