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土壤地理学(第2版) [平装]

发布时间: 2013-12-26 01:17:57 作者: rapoo

土壤地理学(第2版) [平装]

编辑推荐

《土壤地理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目录

绪言
重要概念与术语
思考题
第1章 土壤系统组成、结构与功能
第1节 土壤系统的组成
第2节 土壤系统的结构
第3节 土壤系统的功能
重要概念与术语
思考题

第2章 土壤系统动态特性的分析
第1节 土壤系统的环境因素
第2节 土壤系统物质的迁移和转化
第3节 土壤系统动态的表现
重要概念与术语
思考题

第3章 土壤分类
第1节 土壤分类概述
第2节 土壤发生学分类
第3节 土壤诊断学分类
第4节 中国的土壤分类
第5节 不同土壤分类体系之间的参比
重要概念与术语
思考题

第4章 土壤类型
第1节 冻土
第2节 灰化土
第3节 弱淋溶土
第4节 淋溶土
第5节 富铝土
第6节 钙积土
第7节 荒漠土
第8节 盐渍土
第9节 湿成土
第10节 高寒土
第11节 变性土
第12节 初育土
第13节 人为土
(重要概念与术语)
思考题

第5章 土壤分布
第1节 土壤分布规律
第2节 世界土壤分布
第3节 中同土壤分布
重要概念与术语
思考题

第6章 土壤资源
第1节 土壤资源的现状
第2节 土壤资源评价
第3节 土壤资源优化利用
重要概念与术语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及推荐读物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4个土纲的土壤剖面照片

序言

本书第一版于1992年出版,以从土壤属性认识土壤为主线,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教材体系,并于1995年荣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我们以教材建设为切入点,并延伸到整个课程改革,构建了土壤地理学系统化教学体系,其成果1997年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十多年来,现代系统理论不断地向土壤地理学渗透,新成果不断涌现;而土壤系统分类学又在持续发展,特别是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取得全面进展,其影响越来越大;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也在不断变化,对土壤地理学教材提出新的要求;同时编者讲授的土壤地理学课程评上福建省精品课程,积累了修订第一版教材的实践经验。基于上述情况,为了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时代要求,我们决定修订第一版教材,并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本书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仍保持第一版以从土壤属性认识土壤为主线的特色,面向世界,立足本国,以土壤属性认识土壤为指导思想,概括为13组土壤类型,虽然各组土壤类型中所包括的土类仍沿用发生学分类制的名称,但各组土壤类型都各有其诊断层或诊断特性。这样分组旨在树立认识土壤必须首先从土壤诊断层或诊断特性入手的理念,这点有别于发生学分类制的认识论。在各组土壤类型中,分别阐述各类土壤的发生学分类与系统分类的参比,以适应两种土壤分类制并存的现状。
修订工作参照国家精品教材评审的指标,以“新”和“精”作为修订工作的第一要求,全面修订了教材内容。更新内容主要体现如下几点:①新建了土壤地理学基础体系,以系统论为指导,把土壤作为一个系统,以土壤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四部分来表述土壤地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这不仅是形式上的改变,而且是观点的更新,这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②把土壤地理学发展新动向和研究新成果融入本书的各章节中。③新增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内容,进一步梳理了土壤发生学分类和土壤诊断学分类的关系,以适应国际上两大土壤分类制并存的学科特点,更好地体现了学科经典理论与当代进展的结合。④从人地关系的角度,以翔实的新近数据阐述土壤资源利用。⑤新设计了“重要概念和术语”,以期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并结合思考题,启发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及培养创新能力。习题库和试题库作为教学参考资源在福建师范大学土壤地理学精品课程网站另行提供。

文摘

插图:



土壤是地上植物的立地条件,生长着大量具有适应性和活性的植物类群,这些植物对于土壤养分元素的转换、储存和释放具有特殊的功能。地上植物的生物量及其质量是土壤肥力最直观的反映。在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土壤能孕育有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如香稻是水稻中的珍品,要求特定的土壤环境条件,于是出现了北京的“京西香稻”、太原的“晋祠香米”、山东的“曲阜香稻”、河南的“息县香米”、上海的“青清香米”、浙江的“湖州香稻”、江西的“万年香米”、贵州的“义兴香米”、福建的“过山香稻”、四川的“横山大米”、云南的“镇雄香谷”等。受新疆干旱的东天山南麓焚风影响,出现吐鲁番盆地的优质葡萄;在暖温带一亚热带季风气候微酸性土壤上生长的板栗,在燕山地区南部,由于有充分光照和在成熟期有较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果实糖分的累积和果壳亮丽光泽的形成,出现“燕山板栗,,的名产;福建安溪铁观音名茶生长在富含铁、镁及其他微量营养元素的辉绿岩风化物上,品质尤佳;皖南一些地方生产牡丹,以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上生长的牡丹品质较佳,尤以闪长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上生长的品质最佳;干旱地区的盐渍化过程对多数作物会造成危害,但适度的盐水灌溉可促进西红柿固体不溶物、糖的合成,改善口感;西北干旱地区的瓜果特别香甜可口,除与特殊的气候条件有关外,还与该地区土壤盐渍化而导致富钠有关。由此可见,反映土壤肥力最直观的土壤生产性不仅取决于土壤本身的属性,而且还取决于土壤在特定的生态因素影响下,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物质与能量的供给能力。而这些生态因素以生物因素为主体,包括生物种类、生理特性和生态型等,还有气候因素(气候带、水热状况、小气候特征和灾害等)、地形因素(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和坡向等)、地表地质因素(母岩类型、化学组成和风化程度等)和水文因素(水源、水量、水质和灌溉条件等)。
2.土壤生物的活性
土壤是一个重要的地下生物宝库,它拥有大量和种类众多的土壤生物,主要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和低等植物等3大类。土壤生物(包括土壤酶)在土壤养分的转化、迁移,土壤结构的调节,以及能量循环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土壤之所以有别于母质就是因为土壤存在生物,生物是土壤肥力的创造者,土壤生物(包括酶)的丰富度、稳定度及其适应性与活性是土壤肥力的综合表现。而且土壤生物本身也是土壤养分的一个重要来源和组成。地下生物多样性与地上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相关性。土壤中的生物类群以及土壤酶的种类及其多样性、稳定性与活性也是土壤生态环境健康与稳定的重要标志。因为如果没有健康的土壤环境,就不可能有稳定与多样性的土壤生物。

喜欢土壤地理学(第2版)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读书人网 >农林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