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全注全译黄帝内经(上下) [平装]

发布时间: 2014-01-02 04:02:20 作者: rapoo

全注全译黄帝内经(上下) [平装]

编辑推荐

《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中晚期,此前天文、历法、地理、气象、医药,甚至社会科学、哲学、思维科学、语言学、文字学的成就皆在该书中有较为全面的体现。《全注全译黄帝内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每位想要深刻了解传统文化之不可或缺的重要典籍。数十位中医专家,穷十余年之力,对奠定中医理论体系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逐字逐句详注精译。严谨考究、注解精准、译文“信”“达”“雅”。力求将原典古奥之文辞,畅明其要言大意,意在为现代读者提供一个障碍阅读巨著的版本。

作者简介

张登本,男,194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内经》研究专家,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基础理论和《黄帝内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30多年,主编教材、论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代表作有: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学基础》、《内经词典》、《内经的思考》等。
孙理军女,1961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基础理论和《黄帝内经》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多年,先后出版著作16部、教材14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代表作有:《王冰医学全书》、《难经发挥》等。

目录

全注全译黄帝内经(上)
《黄帝内经》概述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素问》序一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素问》序二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素问阴阳别论篇第七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
素问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素问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素问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素问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素问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素问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素问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素问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
素问刺热篇第三十二
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素问疟论篇第三十五
素问刺疟篇第三十六
素问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素问咳论篇第三十八
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素问腹中论篇第四十
素问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素问风论篇第四十二
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
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
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
素问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素问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素问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素问脉解篇第四十九
素问刺要论篇第五十
素问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素问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素问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素问针解篇第五十四
素问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素问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素问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素问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素问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
素问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素问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素问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素问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素问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素问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遗篇)
素问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素问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素问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素问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素问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素问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素问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素问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全注全译黄帝内经(下)
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第一
灵枢经本输第二
灵枢经小针解第三
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灵枢经根结第五
灵枢经寿天刚柔第六
灵枢经官针第七
灵枢经本神第八
灵枢经终始第九
灵枢经经脉第十
灵枢经经别十一
灵枢经经水十二
灵枢经经筋第十三
灵枢经骨度第十四
灵枢经五十营第十五
灵柩经营气第十六
灵枢经脉度第十七
灵枢经营卫生会第十八
灵枢经四时气第十九
灵枢经五邪第二十
灵枢经寒热病第二十一
灵枢经癫狂第二十二
灵枢经热病第二十三
灵枢经厥病第二十四
灵柩经病本第二十五
灵枢经杂病第二十六
灵枢经周痹第二十七
灵枢经口问第二十八
灵枢经师传第二十九
灵枢经决气第三十
灵枢经肠胃第三十一
灵枢经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灵枢经海论第三十三
灵枢经五乱第三十四
灵枢经胀论第三十五
灵枢经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灵枢经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灵枢经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灵枢经血络论第三十九
灵枢经阴阳清浊第四十
灵枢经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灵枢经病传第四十二
灵枢经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灵枢经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灵枢经外揣第四十五
灵枢经五变第四十六
灵枢经本脏第四十七
灵柩经禁服第四十八
灵枢经五色第四十九
灵枢经论勇第五十
灵枢经背腧第五十一
灵枢经卫气第五十二
灵枢经论痛第五十三
灵枢经天年第五十四
灵枢经逆顺第五十五
灵枢经五味第五十六
灵枢经水胀第五十七
灵枢经贼风第五十八
灵枢经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灵枢经玉版第六十
灵枢经五禁第六十一
灵枢经动输第六十二
灵枢经五味论第六十三
灵枢经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灵枢经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灵枢经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灵枢经行针第六十七
灵枢经上膈第六十八
灵枢经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灵枢经寒热第七十
灵枢经邪客第七十一
灵枢经通天第七十二
灵枢经官能第七十三
灵枢经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灵枢经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灵枢经卫气行第七十六
灵枢经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灵枢经九针论第七十八
灵枢经岁露论第七十九
灵枢经大惑论第八十
灵枢经痈疽第八十一
附:主要参考书目

序言

回归中国传统养生之道
2006年,就是否“废除中医”的争论一度甚嚣尘上,最终在国家的力挺下.中医艰难留存。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中医还有没有发展前景?
2008年,人们在繁忙的经济生活中身体每况愈下,逐渐认识到自身健康的重要.长寿养生的理念逐渐兴起。于是.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出现了:怎样养生,才能达到健身长寿的目的?
将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寻找答案,你就会发现:养生,没有中医能行吗?如何通过饮食调养身体?为何情绪能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怎样在没有得病的时候预防疾病的发生?以及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来调整养生步骤……这些有关养生和健康的问题,你都可以在中医理论中找到详细的解答。同时,国人也不必再为中医的前景担忧,因为,要想养生.就离不开中医,离不开“养精藏神”、“肾养”以及“阴阳平衡”等中医千年传承下来的经验.而不是几颗维他命那么简单。
要想了解中医,了解养生的奥义,就不得不提中医第一经典——《黄帝内经》。
作为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箱,《黄帝内经》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这部托名中华民族先祖“黄帝”的医学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吸收《周易》的阴阳五行思想.在古代天文学,地理学,历算学,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基础上,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被历代医家称为“医家之宗”。同时,它也是古人长寿,养生所遵循的养生宝典。它提出了养生学的两个要点,即保养和补养,认为“精气”是万物的根本,懂得保养并贮藏精气,就可以长寿;万事万物有阴阳和谐,五行生克制化,懂得调和阴阳五行就可以不得病;万物有运动才有变化和发展。

文摘

插图:





到了隋代,杨上善汇集各家之长,编著了《黄帝内经太素》——当时还有位叫全元起的学者,首先为它进行诠释注解。不过,此时第七卷已经散佚了。到了唐代宗宝应年间,太仆令王冰由于酷爱,《素问》,并得到了从前的老师所珍藏的版本,就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整理,作了大量的注释。从此,三皇流传下来的文献得以光彩纷呈,并大有可观。可惜唐代把它列入医学的范畴,传授给只是将其作为技术掌握的医生们,管理国家事务的达官贵人却很少有谈论它的。现在离黄帝岐伯等古圣先贤的时代已很久远了,《素问》的学术思想也埋没不明了。因此,现在流行于世之版本的经文及其注释纷乱错杂,文字义理混淆不清。以致人们完全不了解它是从“三坟”流传下来的珍贵文献,是帝王治理天下的最高准则,是古圣先贤所擅长去做的事业。唐尧在它的启发下为后世传下了四季计时的方法,虞舜在它的指导下总结出了日月和五星协调运行的规律,大禹用它的理论建成藏储水、火、金、木、土、谷六种物资的府库来振兴帝王的功业,周文王依据它推演出震、巽、坎、离、艮、兑六卦分别阐述了不同的卦气,伊尹遵循它调和五味来辅佐商汤,箕子按照它向周武王陈述五行之道来辅助治理天下。这其中的道理是一致的。可为什么要把这个极为精微细致的学问传授给那些极为低下、极为浅陋的人呢?它却没有被废弃、消失,已经是很庆幸的事了!
嘉祜年间,仁宗皇上顾念圣明先祖黄帝的学问势将被弃掷于地地从此消亡,于是命令博通这一学说的学者,使其纠正历代版本中谬误。我与同仁便承继了暂时无适当人选的职位,主持了校勘工作,潜心地研讨了十年岁月。我们广泛搜集了朝野众多版本,深入探索其中的旨义,纠正其中的错误,其中十分之三四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其他问题未能完全澄清。我私下感到这项工作还没有完全达到圣旨的要求,符合皇上的心意,因而又采集了《汉书》、《唐书》中稽录的仍然流行于世的数十种医经著作,分析了其中的观点并用进行考证。其中既有上下贯通的,也有交互错杂的;既有浑然一体的,也有首尾相应的;有的通过理清本源探索学术的发展流变,有的通过推求流变追寻学术的本源。我们确定了所有可以弄清的问题,再按原有的体例进行编次。总共纠正了原本中6000多字的错误,增加了2000多条注释义项,使读者在阅读时如欲选择取舍,必然能够有案可查;旧本中文字错误和词义不明问题,在这里都能得到清楚明白的解决。如果用它来养生,可以在尚未出现任何预兆之时消除疾病;如果把它用在治理社会方面,可以使更多的百姓得到无穷的幸福。我恭敬地考虑在,当今皇上掌有使天下大同的运道,拥有无穷无尽的幸福,通过继承古圣先贤的遗志来建立新的成就,通过振兴几于衰微的学术来使之立于不败之地。这样一来,就能够招来天地间的和谐之气,使任何灾祸都不会降生,进而养育全天下的百姓,共同达到健康长寿的境界。

喜欢全注全译黄帝内经(上下)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读书人网 >医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