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后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理论、政治与

发布时间: 2014-01-21 02:36:46 作者: rapoo

后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理论、政治与介入) [平装]

编辑推荐

《后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理论、政治与介入)》是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之一。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保罗?鲍曼 译者:黄晓武

目录

译者的话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文化研究与后马克思主义
一 导论:把解构主义带入政治
二 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
三 文化研究的文本
四 文本的问题
五 文本与话语的制度性接合与撒播

第二章 文化研究与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对立
一 文化研究的两种文本
二 斯图亚特霍尔的终点与后马克思主义话语之间的对立
三 政治性的学科对象
四 文本分析与话语分析的对立
五 文化研究与政治分析的对立
六 主体的对象
七 解构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

第三章 理论与实践的对立
一 实践相对于理论
二 理论相对于实践
三 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四 庸俗实用主义与高深理论的对立
五 理论与实践的接合与脱节
六 流氓与傻瓜的对立
七 投射与制度

第四章 后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理论、政治与介入
一 关系与影响
二 接合的必要性
三 制度的必要性
四 后马克思主义与政治的接合与脱节
五 走向一种新的介入
六 解构主义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人名对照表

文摘

版权页:



这种“后马克思主义”是这样一种理论视角,它把历史、文化、社会和政治都当成是不可还原的“话语性的”东西。从一开始,并且一直以来它的特征都是,用一种不可还原的解构主义视角来看待文化、社会、主体性甚至所有的知识和政治范畴:它的核心概念包括偶然性、建构的偏见和政治性、身份的“不可能性”或“构成上的不完整性”,等等。第一章也表明,拉克劳和墨菲关于文化和政治是偶然的和霸权性的理论在文化研究中具有深远影响。拉克劳和墨菲的理论对文化研究本身所带来的影响经常被忽略了。
但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简单地指出这种关系,本书要探讨的是在这种复杂的“影响”关系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这和我们一开始就谈的德里达解构主义中的复杂的或被复杂化了的政治概念有关。正像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德里达拓展了政治思考和政治概念的范围,使它无法脱离制度性的、最终是文本性的语境。
因此,本书所要探讨的后马克思主义和文化研究的“问题”就和学术一政治责任问题联系在了一起。后马克思主义和文化研究所要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对什么负责?承担责任或者说负责任地、有意义地、有效地介入指什么?介入什么对象,又如何介入?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本书认为,它们应当被看成是文化研究和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框架。然而,尽管这一问题框架是“理论性的”,它却不应当仅仅是“学院式的”。在“大学的责任”这一标题下出现的后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之间的冲突最终是政治效果的问题。它是与造成的影响密切相关的。
当然,对许多人来说,更为基本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把二者联系在一起?

喜欢后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理论、政治与介入)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