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骗人的保险保险不骗人》:所谓保险骗人,实际还是人骗人,保险本身并不骗人。
保险销售实用手册,消费防骗指南。
作者简介
谭笑,曾从事保险培训王作;多年为保险消费者维权;我国初中、高中保险选修课教材主笔人之一;在《北京娱乐信报》、《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等多家报纸发表过数十篇保险评论文章,多年来部分文章被大量媒体转载。
目录
第一章 与狐谋皮——倔险怎样骗人
1“存保险。”
2“保险可以借款啊:”
3“保险免税。”
4“买保险,领分红,来投资。”
5“先签合同交了钱,再看条款是行规。”
6“这是银行的理财存款。”
7“人寿保险公司不会破产。”
8“早期退保损失大,是因为你的保险费用于了其他人的保障。”
9“投资型保险要看长期。”
10“分红是按买的金额领取分红。”
11“不但获得了可靠的投资,还可以白得一份保险保障。”
12“这万能保险,想领钱就领钱,想交钱就交钱,非常灵活。”
13“谁能保证自己不生大病啊?所以一定要买大病保险。”
14“保险每年都要办一下手续,签一下字。”
15“两倍赔的保险比一倍赔的保险好。”
16“保险总会涨价。”
17“保险是保障,储蓄是存钱,完全是两回事,所以不能比。”
18“每年缴费约1000元,三年共缴费约3000元。第三年时开始每三年领取1000元,因此每三年回报率约为33.33%。”
19“一次性缴费3万元,30年后可一次领到6万元,每年的回报率是3.33%。”
20“保险因为是保障,所以无法算回报率。”
21“银行没有复利(利滚利),只有单利,所以用复利计算银行储蓄结果不对。”
22“15年共交5400元,能让孩子一生获得200000元的回报。”
23“你买的是保障啊!”
24“你交同样多的钱,也买‘这么多,的保险。”
25“这就是你说的那种保险。”
26“买国外的保险风险小。”
故事二则
第二章 矫枉迈正——不是保险骗人
1“保险‘保本领息,——骗人。”
2“保险不免税,‘保险没收税’——骗人。”
3“卖保险的只凭一张嘴,就卖一张纸,都是一本万利——保险骗人。”
4“保险公司让销售人员专门背诵一些‘话术’——出去骗人。”
5“中国的保险贵——保险骗人。”
6“投资型保险尽让人赔本——保险骗人。”
……
第三章 正本清源——骗人问题怎样解决
第四章 临降磨枪——保险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白日无星——保险概算原理及其他
第六章 管中窥豹——保险回报率
结束语
附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投资型保险的好坏,真是要看长期情况吗?当然不能简单地就这么一说。
例如,四年前某人买了某公司的五年期分红保险,一次性缴保险费15万元,第一年分红约1300元,第二年分红约1180元,第三年分红约1500元。那么此时买了这个保险的消费者问保险公司:“为什么分红这么低?”保险公司的从业人员的回答如果是“保险的投资收益要看长期”,显然是不对头了。因为这个保险在买的时候有五年期限,看起来还算不短,可等分了三年的红利,现在到第四年,就只剩一年了,根本就再没什么长期可言了。所以说,所谓的投资型保险要看长期,实际上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原因,大多只是部分保险从业人员因不愿解释眼前分红低而专门抛出的一种托词。
保险公司部分从业人员为什么喜欢以看长期为托词呢?因为以长期为托词,对于那些已经购买了保险而又对眼前投资收益不满的人来说,就可以用希望来抚慰他们“受了伤害的心灵”,毕竟他们已经买了保险,已经收获了失望,但现在退保,许多人又可能会蒙受更大的损失;而对于那些还没买保险的人来说,就可以用保险公司长期稳健经营为论据,抛给人们一个看似很诱人的、用不了几年就能兑现的“画饼”,毕竟长期的将来,或是更长期的将来,到了真的要领取投资收益时,许多消费者早已把当年买的什么“画饼”给忘掉了。
实际上,投资型保险是会有风险的。这种风险的存在,使得投资结果有可能好,也有可能坏,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而且就算是长期的平均结果比现在的短期结果好,确实更能反映出一个综合状况,但长期的最终结果是否真的就是好,也绝不是事前简单的一句看长期”就能够预见得了的。毕竟在投资的市场上,能够影响收益水平的因素很多,问题非常复杂。
喜欢骗人的保险保险不骗人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