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建党伟业 [平装]

发布时间: 2014-02-19 03:54:32 作者: rapoo

建党伟业 [平装]

编辑推荐

《建党伟业》:
13名代表,50余名党员,星星之火;
60余年国运昌盛,90年苦难辉煌,气壮山河!
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是预谋,还是巧合
五四的火光,缘何燃起
谁第一个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为何又缺席一大
一大代表秘密转移会址,是另有隐情
13名一大代表,本是同根生,却为何命运殊途
一部热血和青春的颂歌
提示辉煌90年背后的密码。

作者简介

张珊珍,浙江宁波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著有《陈立夫生平与思想评传》等,发表有《毛泽东早期妇女观》、《抗战前国民政府训政的演变》、《陈立夫与中山舰事件》、《蔡元培政治思想浅论》等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述评》等多部著作的编写。

目录

上篇 世纪风云
第一章 灵光乍现的辛亥革命
第一节 孙中山:壮志在我心
第二节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三节 深夜,武昌城的那一枪
第四节 昙花一现的南京临时政府

第二章 武人政治的癫狂
第一节 袁世凯的得势
第二节 “不料共和国如此黑暗”
第三节 短命的复辟闹剧
第四节 “你方唱罢我登场”

第三章 新文化新启蒙
第一节 “青春中国”的呼唤
第二节 狂飙突进的新时代
第三节 “德先生”与“赛先生”

第四章 五四的觉醒与呐喊
第一节 五四前夜的幻灭
第二节 赵家楼的火光
第三节 激荡的黄浦江
第四节 人民的胜利

下篇 开天辟地
第五章 决定命运的选择
第一节 今夜星光灿烂
第二节 芜杂纷呈的“主义”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初宋乍到

第六章 十月革命的赤风
第一节 惊秋的桐叶
第二节 陈望道与《共产宣言》
第三节 踏上俄国旅途的瞿秋白
第四节 鲜为人知的密使
第五节 “南陈北李”的约定

第七章 此地曾著星星火
第一节 上海滩的风云际会
第二节 走出校园的北大师生
第三节 滔滔湘江起波澜
第四节 楚天明灯
第五节 齐鲁书社后生可畏
第六节 南疆的先声
第七节 天涯亦有芳草

第八章 群英结党日出东方
第一节 有朋自远方来
第二节 博文女校的临时寓客
第三节 “李公馆”的秘密
第四节 南湖的静水急流

第九章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一代天骄——毛泽东
革命者的典范——董必武
理论的鲁迅——李达
最有理论修养的革命者——李汉俊
俯身甘为孺子牛——何叔衡
只留清白在人间——陈潭秋
皎如玉树临风前——王尽美
革命军中马前卒——邓恩铭
从绚烂归于平淡——包惠僧
“小马克思”的沉浮——刘仁静
一失足成千古恨——张国焘
“乱世能臣”的末路——陈公博
朝秦暮楚的“投机能手”——周佛海
后记
参考文献

文摘

插图:





在中国国内,通过新式学堂和海外留学而成长起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纷纷走向革命。这些新型的知识分子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野蛮贪婪,感受到洋务救国的幻灭和维新论调的虚空。在现代西方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影响下,在孙中山革命行动的感召下。逐渐抛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而萌发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民主革命思想。知识界中,革命的暗潮浪翻波连,这一时期的中国就像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大变革前夜。
1903年前后。具有初步革命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兴起了创办刊物的热潮,他们希冀通过书报制造革命舆论,通过出版报刊传播革命思想。当时,仅出版的政治性刊物就近30种,出版地主要在青年革命知识分子云集的日本东京和国内的上海。在东京出版的刊物有《开智录》、《国民报》、《游学译编》、《湖北学生界》、《直说》、《浙江潮》、《苏报》等;在上海出版的刊物有《大陆》、《女报》、《国民日报》、《童子世界》、《中国白话报》、《女子世界》、《警世钟》等。此外,还有不少宣传革命的小册子,如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等。这些报刊和小册子从美国独立、法国革命中寻求自己的理想,从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中借取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作为进行革命斗争的武器,猛烈抨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号召推翻清王朝,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新国家。

喜欢建党伟业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读书人网 >政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