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由华中科技大学张勇传院士担任责任主审,武汉大学教授石自堂、钱尧华审稿,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另聘福建水利电力学校林辉主审了全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目录
前言
凡例
词目分类目录
一、综合
二、河流水系
三、水旱灾害
四、水资源
五、基础工作
六、水工程设施
七、供水
八、节约用水
九、防洪排水
十、防汛抗旱
十一、农田水利
十二、水环境与水处理
十三、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
十四、涉水政策与法规
十五、水管理
十六、水科技
十七、水工程建设与施工
十八、水利史与水文化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词目索引
后记
序言
《北京水务知识词典》是以北京地区水利水务工作为主体,为北京水务工作者和热心水务工作事业的各界人士编写的一部综合涉水专业技术以及北京地区涉水知识和有关资料的工具书。
2002年北京市水利局水利志办公室为适应水利业务工作和发展的需要,组织部分长期从事水利,专业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科研工作的专家,邀请相关专业专家和大学教授,开始进行北京地区水利专业知识词典的编写工作,并定名为《北京水利知识词典》。
2004年5月北京市政府撤消北京市水利局组建北京市水务局后,为适应业务工作范围扩展的需要,词条选择范围也随之扩展到相关领域,对编写容进行相应调整,改名为《北京水务知识词典》。
对于水利、水务这一充满动态变化的工作领域来说,编写工作所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形势变化大、事业发展快、数据不全、口径不一.为此,参加编写工作的人员始终本着严肃谨慎、实事求是的工作精神,坚持认真核查、反复斟酌、及时修正的工作态度,力求使词条的选择和释义科学和准确。此外,原计划3年完成编写工作,由于涉及业务领域扩宽、跨专业内容较多,以及受编写条件的限制,时间被迫延长。以致有些词条中数据的下讫年限不够一致, 多数为2000年,有的则延长到2005年,甚至2006年以后。
本词典共收录词条2758条,总字数约79万字。为了提高词典质量,北京市水务局史志办公室于2006年6月正式印刷《北京水务知识词典(征求意见本)》,发给各有关单位、专家和领导,多方征求修改意见。2006年工2月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核校和补充修改,最终于2007年工2月定稿。 《北京水务知识词典》的出版是各有关单位共同关心和支持的成果。
在此,对始终支持《北京水务知识词典》出版工作的北京市水务局,向积极为编写组提供资料、参与编写和审查工作的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北京市排水集团、北京市水务局有关处室、基层事业单位和各区县水务局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与《北京水务知识词典》编写、审查和编辑、出版工作的各方面人员表示深切的感谢!
后记
参加本词典编写和审稿工作的人员,来自北京市水务局、北京水利学会、北京气象学会、北京城市规划学会、清华大学、北京市节水管理中心、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北京市水文总站。密云水库管理处等近20个单位。其中,大多数是老科技工作者,他们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虽然年事已高,但工作热情不减。还有一些中青年科技人员,他们学历高、知识新,肯于探索和钻研。对全体编写人员而言,编写词典都是平生第一次,大家都抱着虚心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广集资料、精选条目,反复推敲修改,多方调查核对,希望《北京水务知识词典》有益于和不辜负读者。
《北京水务知识词典》是在原北京市水利局总工程师、老水利专家六振达精心指导下进行的。参加编写工作的人员共56人,完成词条2758条。承担词条编写10条以上的人员有洪世华、刘树芳、刘延恺、赵骏、李永善、胡家恒、李善征、李裕宏、贾海峰、俞建义、李徽芳、刘锡魁、王金如、曹型荣、强伯年、胡俊大、谢宝瑜、惠士博、吴正华、廖良才、任珊、宁满江、张卫红、方文举、刘炳树、肖林、张盛宏、冉星彦、胡明星、刘同光、沈秀英等。
《北京水务知识词典》与一般科技词典有所不同,它突出了北京地方特点,既收集涉水专业的科技名词、术语,又收集涉水相关资料的名称或专用名词等,因此存在很大编辑难度。同时,新词在不断出现,容更新快、资料变化多、工作量大,加上时间紧张,编写人员自感水平有限,难以适应。在词条选择或释义方面可能留下遗憾,疏漏和错误之处也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有人认为这本词典应该定名为《北京水利水务知识词典》较为合适;有人认为词典中分类标题有的不够准确,提出再细划分类的建议;还有人认为所收集词条数量还应该增加等。以上意见,建议再版时予以补充和考虑。
最后,我们要感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周魁一教授和原北京市水利局局长颜昌远将自己珍藏的工具书捐赠给编写组;感谢北京市气象局吴正华研究员、清华大学惠士博教授、华能公司蔡蕃教授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所有支持我们工作的各级领导,以及付出辛劳的全体编写和审稿人员。
文摘
河流 陆地表面宣泄水流的通道,是溪、川、江、河的总称。河水来源一般可分为降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以及地下水补给等。它是自然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会引起自然景观的改变。河流也是自然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人类通过对河流的开发和管理,如筑坝、跨流域调水等,不断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条件。河流具有河流形态、河流水情、河流冰情、河流水力等特征。在不同自然条件下,河流特性有很大差异。在气候湿润地区,大多数河流全年得到水源补给,称为永久性河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全年只有部分时期(如雨季)存在径流,称间歇性河流,亦称季节性河流。在海河水系,如以海河为工级河流,下属分布在北京境内的Ⅱ级和Ⅱ级以下的大小河流200多条,它们分属于海河北系的五大水系,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和大清河水系。这些大小河流为北京提供了丰富、宝贵的水资源,但暴雨洪水也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和河道整治,为北京人民生活、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发展、城乡防洪安全、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等,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水系 由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流域内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形成彼此相连的集合体,又称河系。水系的名称一般以干流的河名命名,而干流上游则有别的名称。由于地形、地质构造的不同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各个水系的形状各异,并形成各自独特的水文情势。根据干支流的不同分布情况,水系有树枝状、扇状、羽状、平行状、格状、混合状等6种形状。
干流 水系内的径流注入海洋或内陆湖泊的主流称为干流。直接汇人干流的河流称一级支流,汇入一级支流的称二级支流,以此类推。如海河水系的海河直接人海为干流,直接汇人海河的永定河、潮白河、蓟运河、北运河、大清河等为一级支流,流入永定河等一级支流的河流,如清水河、妫水河等为二级支流,以此类推。水系的名称一般以干流的河命名,而干流上游的河段则可能有其他名称,如北运河的上段河道称温榆河。支流 参见干流。
上游 河流在河源以下的一段称为上游河段,简称上游。与河源和中游并无严格的分界。上游河段的特性多是比较陡峻,河槽中礁岩裸露,水流急湍而具有巨大的侵蚀能力。中游 介于河流上游和下游之间的河段,简称中游。与上游和下游无严格的分界。中游河段的比降和水流都较上游平稳,冲刷和淤积作用大致保持平稳,河槽比较稳定。下游 河流在河口以上的一段,简称下游。与中游及河口无严格分界。下游河段的特性是比较平缓,泥沙的沉积作用显著,河槽中一般多浅滩和沙洲,较不稳定。
流域 地表水和地下水分水岭线所包围的水的汇集区或汇水区的总称。一般把地表水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如海河流域、永定河流域、潮河流域、北运河流域等。流域特征包括几何特征、自然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影响。流域是人类研究各种水文情况、进行开发利用水资源、整治河道等规划时的基本单元。
喜欢北京水务知识词典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