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思考中国:<学习活页文选>选编》:
关注中国重大问题
解答民众重要关切
媒体推荐
对于世界范围各种思潮激荡的长期存在,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有这种精神准备还是没有这种精神准备,结果会是大不相同的。
——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主任郑必坚
如果资本主义真像其认同者描述的那么美好,那么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否定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更不可能出现直接以摧毁资本主义为目的的社会主义运动,也根本不可能建立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如果社会主义真像其反对者描述的那么糟糕,社会主义发展不可能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那么大的影响,社会主义也不可能令其反对者如此恐慌,社会主义运动也不可能如此持久。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秦宣
“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
“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法国《欧洲时报》
目录
代序:与热点面对面同百姓心贴心
在走进群众服务群众中推进理论大众化
第一篇 历史观念之思
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历史上的中国
18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大国国力的比较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
为什么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辛亥革命百年回眸
如何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
第二篇 道路模式之探
如何从新中国辉煌的60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中国为什么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天下大势”看中国
中国发展不能不面对的四个关键词
什么是中国的经济改革模式
第三篇 政治民主之路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三权岔立”制度
有什么根本区别
中国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何在
为什么西方的多党制不适合中国
中国为什么不能搞西方那样的多党制
民主还是中国的好
透过西方看中国
第四篇 文化创新之魂
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
如何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怎样认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
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如何自觉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什么是我们的爱国主义
怎样认识爱国主义的历程
怎么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化准备
群众文化:为人民而坚守
文艺精品:为人民而生
文艺批评:为人民而担当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什么是中华民族?这在许多人看来,已经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或者认为可以很轻易地回答:它无非是对中国境内各民族的一个总称。
但人们可以反过来提出一个问题:世界上存在着不少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它的成员彼此可以承认是同一国家的国民,却未必在民族上认可有一个共同的总称。以往的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但曾几何时便土崩瓦解,它的国民从来不把自己都称为罗马民族或奥斯曼民族。拿近现代来说,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的国民,曾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等地区的居民,他们也从没有把自己称为不列颠民族;就是社会主义的苏联,它的国民依然把自己称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哈萨克人、格鲁吉亚人等等,没有出现苏维埃民族之类的总称。
可见,中华民族这个被大家认同的总称,并不是同一国家的各族人民当然拥有的名称,更不是某个人所能任意制造出来或宣传而成的名词,而有着深厚的客观依据,是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
一、构成民族的两个要素
要谈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自然先要简单地说一下什么是民族。什么是民族?前人提出过许多不同的定义,彼此不尽相同。这里不准备再就民族的定义展开讨论;只想说,能称为同一民族,一般需要具有两个要素:
第一,它是历史的产物,是在长时间内而不是短期内形成的,是某个人群由于长时期地生活在同一地域或环境中,建立起密不可分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共同的心理状态、风俗习尚以至语言文字,从而产生有别于其他人群的一种特殊关系和凝聚力量。如果缺少这个前提,即便是同一国家的国民,却不能称为一个民族。
喜欢思考中国:《学习活页文选》选编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