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世纪文学60家:沈从文精选集

发布时间: 2014-03-31 03:34:45 作者: rapoo

世纪文学60家:沈从文精选集

出版日期: 2013年11月1日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第一大家,他是一个紧紧拥抱故乡土地不放的作家,其作品既富含“水气”,具有阴柔之美,又不乏湘西地方特色的粗犷和野性,具有原始的张力。本书选取了作家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性作品,按照不同的主题,编选成四组内容,分别为“中短篇小说”、“湘行散记”、 “湘西”和“从文自传”。
作者最早的短篇小说,更像散文,结构上散漫无序,到了《柏子》、《丈夫》已达到结构上的严整了。在表现风格上,有人称作者“使悲啸的大号化为一支悠远的洞箫”(何立伟),日本的冈崎俊夫谈到《丈夫》时说:“要是一位左翼作家的话,一定以咏叹的怒吼来描写这场悲惨状况,这位作家却用冷静和细致的笔来描写,而且在深处漂浮着不可测度的悲痛。”黄永玉说:“他的一篇小说《丈夫》,我的一位从事文学几十年的,和从文表叔没有见过面的前辈,十多年前读到之后,深受感动,他说:‘……这篇小说真像普希金说过的,伟大的俄罗斯的悲哀。’”
在湘西题材的短篇小说中,作者有自己的独特的设计与追求,以便多侧面展示湘西世界的底蕴。1933年夏天,沈从文同张兆和在山东崂山看见溪边一个哭泣的穿白色孝服的小姑娘烧纸钱提水,便对张兆和说:“我要用她来写一个故事!”据作者自述,翠翠这个形象还糅进了泸溪县绒线铺的女孩和他的新婚妻子某些投影。对女性命运的关切,一直是他创作的一个着力点。此前,《萧萧》(1929)写了一个已婚的童养媳手里抱的丈夫只有三岁,他同粗膀子花狗的野合差一点落得个“发卖”或“沉潭”的命运,对她来说,只能照顾丈夫长大,再抱抱自己“新生的月毛毛”。《三三》(1931)写一个未婚女子,写三三在封闭偏僻的碾坊里长大,写她十五岁时对一个悠忍而来的城里白脸男子产生种种幻想,又因他突然死去而使这幻想发生断弦似的崩裂。《边城》里的翠翠比她们有较多的自主追求,小说全景式地展示小城生活的方方面面,较为充分地描写这个小社会的风俗民情和人物的错综纠葛。
1934年初,沈从文回到阔别十余年的湘西故里。他从沿途给妻子张兆和的信件里,整理集结成了散文系列《湘行散记》。它同三年前的《从文自传》有好多印象叠合的地方,前为现实见闻,后为往事追忆。三年后,抗战爆发,他第二次回故乡,又写了《湘西》。加上这之前写的《记胡也频》、《记丁玲》,见出了沈从文在散文、纪实文学方面的卓著成绩。总根于他这个“少见的热爱家乡,热爱土地的人”(汪曾祺)的爱,他的笔下蘸满了感情的浓汁,带着一种“乡土性”的抒情,在对读者喃喃诉说式的叙述风格中,从“淡淡的孤独悲哀”中感受到他对家乡人的深深悲悯。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中提到因为读了《湘行散记》,把沈从文列入优秀散文作家。《从文自传》出版后,周作人在1935年《论语》杂志举办的“我最爱读的三本书”里,把它列为第一本。沈从文在这些散文系列长卷里,把历史回顾、现实观察同人世变故加以综合处理,由浓郁得化解不开的感情所绾住,摆脱了不少散文家常有的市井气、闺秀气、学院气或闲适气。

喜欢世纪文学60家:沈从文精选集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读书人网 >文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