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2、何兹全、朱大可、梁文道、陈晓明、南方朔等数十位知名学者联袂推荐。
3、(全新插图修订版)加入新发现的珍贵资料,深入学术研究,增补十余万心血文字。
4、《光明日报》年度十大好书;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数次赞评。
内容推荐
在20世纪初叶成群而来的学术大师中,有些是单打独斗,依靠本身的研究成果对学术界产生巨大影响而为后人所怀念;有的除个人辉煌的学术造诣,还留下了制度性的遗业(institutional legacy),在学术界维持着长远弥久的影响力。前者当以陈寅恪为代表,后者非傅斯年莫属。
陈先后留洋16载,通晓20余种文字;傅乃五四运动北京学生游行总指挥,海外留学7年,与陈寅恪在德国柏林大学共同度过了4年时光。二人学成归国,陈氏进入清华国学研究院,成为闻名天下的“四大导师”之一;傅斯年出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开南国一代学术新风。北伐成功后,被誉为“人间最稀有的一个天才” 的傅斯年出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而“三百年来仅此一人”的“教授的教授”陈寅恪出任史语所历史组主任。傅、陈二人这一历史性的聚合,开创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学术流派。令人扼腕的是,随着国共两党干戈相向,这对同学加姻亲关系(陈寅恪嫡亲表妹、曾国藩的曾外孙女俞大彩乃傅斯年之妻)的旷代天才,被无情地阻隔在海峡两岸遥天对望而不能相聚。最后的结局是:一个无声地倒毙在台湾孤岛会议大厅,一个默默死于大陆岭南病榻。并世成双的天才之花凋落成泥,只有芬芳永留人间大地。
本书叙述了陈寅恪与傅斯年成长、留学以及在动荡岁月中颠沛流离,执著学术事业的艰难历程,生动卓然地展现了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想信念,是一部反映20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心路历程与事业追求的心灵史诗,读来感人泪下,怅然叹息。作者简介
岳南,1962年生,山东诸城人,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文艺学研究生班,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北京。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中国自由知识分子,并着重于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故宫博物院、北目录
序一 独为神州惜大儒(何兹全)1
序二 在他们彼此忧患的眼睛里(路那)7
第一章 风云际会1
走进清华园1
从北大到柏林7
北京初会12
槎浮海外21
第二章 江湖多风波33
欧洲行旅33
柏林日夜39
罗家伦信件披露的隐秘47
傅斯年归国56
中山大学的暗流61
第三章 南北两校园66
傅斯年与鲁迅、顾颉刚的冲突66
显示全部信息媒体评论
本书作者兼具作家优美的文笔和史家严谨的治学态度,这使得该书不仅构思精巧,叙事流畅,而且因其丰富的史料支撑,具备足够的厚重感。 ——《光明日报》2008年度十大好书入选理由 傅斯年先生是20世纪中国史学界、国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