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中研院口述历史系列----白瑜先生访问纪

发布时间: 2014-06-16 12:25:47 作者: rapoo

  内容推荐

  《口述历史系列:白瑜先生访问纪录》回顾了白瑜先生的政治经历,其中涉及湖南省学生运动、驱张运动,苏俄留学期间国共两党的斗争与合作,国共早期重要政治人物追忆等内容,对苏俄初期政局与建设、国共两党早期政治活动及重要历史事件都有深入的分析。

  白瑜 (1898-1989), 湖南华容县人, 1915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就读,与蔡和森、萧瑜、毛泽东先后有同窗之谊。五四运动爆发后,参加湖南学生运动。1920 年加入国民党,1925年考取莫斯科中山大学留俄,回国后担任中央军校教官并先后兼任吴淞中国公学、国立上海商学院、国立暨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教授。迁台后,任政治大学教授,晚年移居美国。目录

  弁 言

  前 言

  被访问者的话

  一、毛泽东的中学时代

  二、汤芗铭捕杀国民党人士对毛的影响

  三、毛泽东的中学教育

  四、毛泽东到了北京

  五、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六、回长沙办刊物

  七、毛鼓动罢学

  八、毛泽东做了小学部主任

  九、毛泽东代父领种学田未遂

  一○、非共青年因我们的警惕开始有组织

  一一、黄庞血案工人罢工

  一二、毛泽东梭镖队

  显示全部信息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二、汤芗铭捕杀国民党人士对毛的影响

  民国二年汤芗铭入湘,捉杀国民党党员。第一师范校长孔昭绶(竞存)先生是留日同盟会会员,某日汤派人逮捕他。学校的先生学生都劝孔逃走,孔不肯。大家无法,只好拖他入油印室,化装为油印工人,才躲过了。毛亲见这件事,以为有人格、有学问的人犹受军阀之凌辱。从此种下了他很深的革命意念。

  民国五年春夏秋之交,他同级同学黄强(湘西人)原是革命党人。汤芗铭派便衣人员伪装访客来学校捉他。学校的门禁很严,询找学生须经门房通报。门房很机警,告诉黄强此次来访的人与以往的不同,劝他不要接见。黄强不以为然。众人见此,跟随他出去,一至前厅,来人想将黄强架走,黄因幼时练过武艺,加以众人从中阻挡,遂得脱身。毛当时也在场,见军阀如此无法无天,更是觉得非革命不足以推翻军阀。

  二九、斯大林到孙文大学演讲

  十六年五月十三日,斯大林至孙文大学演讲,他说:“中国革命的失败,陈独秀要负全责。我们以后的方针,仍然是制造两个政权。一方面恢复地下苏维埃,一方面继续参加中国政府。……如想统治世界,或者保卫苏联,中国绝不能与苏俄分离,然而前途的困难很多,因为帝国主义无时不虎视着中国。尤其是英帝国主义对苏俄的挑衅与日俱增。譬如,在莫斯科制造的暗杀炸案日日增加,嗾使中国政府查抄北京俄使馆,伦敦俄商务代表所被抄,最近驻波兰大使班可夫的被刺。这全是英帝国主义者想刺激俄国,希望我们先开战端。我们目前虽然容忍,但是终有一天,要消灭邪恶的帝国主义。英帝国主义最不能忘怀的便是中国与波兰,因为它要打俄国,不能恃赖海军,必须使用陆军,利用波兰、中国两陆军国家,作为侵略根据地,夹攻俄国。……”斯大林的城府极深,说话时稳重沉着,然内心里极粗犷。列宁生时批评斯大林是好放辣椒的厨子,斯大林曾将烟斗塞入摇篮内他自己的婴儿口中,婴儿呛哭了,他还骂一句“长大不配做布尔什维克”。列宁虽然阴险,尚稍有书生气质,远不如斯大林之粗犷。拉狄克与托洛斯基友善,当时尚敢和斯大林激烈地争夺孙文大学。他亦曾在孙文大学大骂斯大林对中国革命指挥的错误。老布尔什维克团更是在列宁格勒党部连续开会检讨斯大林,大排老资格,斯大林乃以定时炸弹镇威。

  某次,美国新闻界组织一考察团至俄。曾到孙文大学访问,拉狄克问他们:“美国有中国留学生多少?”答称:“约有数千人。”拉狄克说:“中国学生到美国的虽然多,然而你们只能训练他们回国教书。我们两年来收有中国留学生六百人,将来至少有三百人是中国政治上的领袖人物!”拉狄克当时已批评苏共指挥中国革命之错误,延误了中国革命十年。1934年我在伦敦看报,拉狄克改变他原先的看法,说中国革命将延误了二十年。拉狄克何所据而云然?据我想,拉狄克初以为蒋先生北伐完成之后,日本必出面干涉,将提早中日战争。中共即可袭俄国十月革命故技,转对外战争为对内战争,夺取政权。但以蒋先生的明智,迟延了中日战争,九一八事件及中共之计未逞。到一九三四希特勒已亟欲蠢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免,故拉狄克以此类推。

  附录一、湖南第一师范与校长易培基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因校长易培基的创新,学生毛泽东的革命,被称为新潮学校。我民国四年秋季考入肄业,其时汤芗铭督湘,对国民党人当天大肆屠杀,又逢日寇迫我国签订廿一条之后,少年离家,心情动荡,报国雪耻之念,油然而生。入学之初,即往北门外甲种农业学校凭吊彭文超烈士纪念亭,彭君亦将及弱冠的中学生,感于廿一条的国耻,愤然抱石投沉湘江,遗书数千言,痛斥倭寇无知野性,破坏东亚和平,唤醒国人誓雪奇耻。其遗书、遗像悬挂纪念亭中,吊者无不心伤。我本生在没落世家,深恶满清腐败,父亲为维新派分子,曾教我以立宪改革的大义,此时我倾向革命党派了。继而袁世凯称帝,云南起义。民五暑假返校,参加省垣讨袁死难将士追悼大会,大门悬挂“袁逆天诛功归上帝,汤屠活走罪在我们”对联。以后张敬尧督湘,更是愚妄。我们在校教员多革命党人、学生多追随之。五四运动事起,我即开始参加政治运动。如谓湖南第一师范严教严管,而又革命气重,较为允当。

  一、学校概况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前身,科举时代为城南书院,地址长沙南门外书院坪,位于妙高峰下,校园广阔,风景亦佳。前清废科举设学校,改为公立中路师范,有别于设在常德的西路师范与衡阳的南路师范。民国成立,顺次改称省立第一、第二、第三师范,并开办省立第一、第二、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民前三男校保有书院制,即中路师范之附属小学,亦全部官费,食宿书籍外,另发零用钱,现在台湾的酆裕坤教授,即出身于该附属小学。长沙城南书院之上,还有岳麓书院(鼎革后改为优级师范学堂,即今之湖南大学),系全省最高书院,历史甚早,宋朝张拭、朱熹皆曾讲学于此。长沙的城南书院属于湘江道,常德的德山书院、衡阳的某书院,皆属于道。各府、各县皆有书院。以后改为府中学堂与县立高等小学。例如左舜生、田汉,皆出身于长沙县立师范,有别于省立师范。民国二年春,国民党政府创立第四师范一所,招收全省学生,校长陈润霖先生,旋被汤芗铭解散,学生三班并入第一师范。毛泽东即由此并入。

  第一师范的校舍为旧时的书院建筑,民前长沙饥民之乱毁于火。民国二年始修复落成,改为两层西式洋房,与台大文学院同一形态,分办公楼、图书馆、大礼堂(又称雨操场)、大饭厅外,有教务处、课室、学生自修室、寝室、盥漱沐浴室、特别教室、手工美术教室。(当年为全省学校最大最新式的建筑,乃至超过几所高等学校与教会学校。)各种建筑,皆有走廊相连。校内交通雨雪无阻,四周围墙,后面大操场建于妙高峰上,前面铁门之外有新式马路,铁门内球场花园几处,亦具规模。所谓自修室,是现在学生没有见过的,并非利用教室。所有教室,除上课外都空着。自修室每间只坐十二人。自修桌如今之办公桌,有抽屉,置教科书及练习本者。另外书柜成排,每人一个,置参考书者(略备经史子集)。寝室大楼两座,每座楼内又分室百余间,每室只睡六人。每人一床,床之两端有抽屉,置换洗衣机者。其他衣物放储藏室,每日下午课毕开放一次。睡床上有架,很高,挂旧式蚊帐用者。每间寝室,只对面各置油漆高架床三铺,无书桌,亦无上下铺,中间走路,两端一为门,一为窗,无杂物。寝室仅为就寝用,其余时间,总门上锁,由专责清洁整理工人掌握,其权颇大。

  我在第一师范时(毛泽东亦在),校风严肃、纯厚、沉毅,校训为“公诚勤俭”。学生生活朴素。读书气氛甚浓,校规綦紧,起寝均有定时,秩序井然。即用餐非排队而无法鱼贯入大食堂,各自盛饭后,伫立固定席次,必待主餐人(经常是校长)入席,方可坐下举箸,亦无口令,六七百人始终在鸟雀无声中进食,气氛静美,值得怀念。食堂内有“粒粒皆辛苦”的横匾,餐餐在望。还有由自修室到教室走廊挂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之类的竖屏,以及教务处前高悬的“公诚勤俭”校训,都是每日起居、操作随时可见的格言,在在使人警惕。当时教训合一,教务处设学监数人,由品学兼优而孚众望的教员专任,生活起居与学生同进退。早起、晚寝点名,学生入寝后十分钟熄灯,不敢再有言语,违者巡查学监必入纪录,操行记分,与学课并重。学生一律住校,着制服,膳宿、制服、书籍、课本全部由学校供给,学生可以潜心读书,教员督责亦严,责任心亦重。例如省长老翰林刘人熹先生,每周到校兼任新生修身课两小时,每讲“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时,详加解释,又带领全班三复背诵,且掬诚叮咛学生,将来遇到此种情况时,一念曾有高龄的白发老人如此如此,即得之矣。老师中此类故事,常有传颂。学生功课,每日八小时。前四年国文(内容包括甚广,涉猎经史子集),每日有两小时,每周另加作文两小时。英文每周四小时,分四年教完。其他如中外史地、物理、化学、博物、伦理(修身纯用国学材料伦理及于西洋)、心理、哲学、教育学,每科每周两小时,各分一年教完。大体说来,那时师范五年训练,对于文科略具基本知识,如欲进修,不无门径。正为民初几位师范毕业生,后来竟成大学者。但以此自大,不勤进修,则误终身。苟效半部论语治天下者,更大祸国家。


读书人网 >传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