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史:清代卷》采取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把清代儒学分为理学、汉学、今文经学三个形态。依次是:清初理学占主导地位,先是受晚明影响,王学大师领袖坛坫,后来由于王门后学的空疏误国而受到批评,遂使理学的重心由王学向朱子学转变,朱子学登上庙堂并得到清廷的支持。与此同时,明清之际渐出端倪的批判反思理学、倡导汉学的趋向也在不断扩大,到了乾隆时期,因编纂《四库全书》等原因内外互动导致汉学(东汉古文经学)复兴。汉学家精于考据,疏于义理,埋首于故纸堆里,不问世事。他们一味地倡导复古,加上嘉道之际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导致比汉学更古且具有济世特色的西汉今文经学复兴,从而把清代儒学复古的特点推向极致。以复古开新来概括清代儒学的发展与演进,一点也不为过,这种发展与演进似乎遵循着时间愈前复古愈近、时间愈后复古愈远的逻辑(清初的理学复宋明之古,清代中期的汉学,以及稍后兴起的今文经学复东汉、西汉之古),可以说清代儒学以复古开新的模式集传统儒学之大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中国儒学史:清代卷》分十一章,依次阐述儒学的三个形态即理学、汉学、今文经学在清代发展演进的历史。
喜欢中国儒学史:清代卷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