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推介
吴礼权教授为大陆年轻一辈学者中的俊秀之士,30多岁就以突出的学术成就破格拔擢为复旦大学百年史上最年轻的文科教授。吴教授不仅以修辞学与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突出成就享誉国内外学术界,而且在文学创作方面也崭露锋芒。所著 《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策士张仪》两部长篇历史小说,2011年和2012年分别以正、简二体在海峡两岸同步发行,引起广大的回响。
吴教授的历史小说在创作理念与写作风格上,与台湾著名的历史小说家高阳先生近似。吴教授的古文根柢极好,史学基础扎实,对历史地理颇多涉猎。因此,创作的历史小说极有可观。他在史料处理上,能以史学家的眼光予以观照;在生活细节与风物描写等方面,又能充分发挥了文学家的想象力;至于书写的语言,则善用他作为修辞学家铺采詀文、妙笔生花的特长。如果要对吴教授的历史小说特点予以概括,那就是八个字:“实的更实,虚的更虚”,与古典历史小说巨著 《三国演义》最为神似。
吴教授的这部 《镜花水月:游士孔子》,同样体现了上述的特点,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富有文学趣味,让人一览之下,欲罢不能。吴教授生动鲜活地再现了一个真实的孔子:那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也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家;是一位因材施教的好老师,也是一个不太称职的丈夫与父亲;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却始终是一个落魄潦倒的书生。在吴教授的引领下,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孔子的人格、见解、修养、怀抱、理想,甚至缺憾。他平凡处,让我们备觉亲切;他智慧处,给我们无限启示。
写历史小说能臻至这种境界,写孔子能写出这种味道,应该说是这部历史小说最成功的地方。
———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原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 何寄澎
吴礼权教授在中国古典小说和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等学术研究领域独有建树,有许多著作传世。在修辞学研究方面,更是硕果丰盛。以其深厚的文史学术背景与独到的语言修养为依托,他这部描写战国策士张仪的历史小说在语言表达上展现出别人所没有的优势。小说的叙事语言全用娴熟的汉语白话,自然流畅,给人一种“风行水上”的感觉;小说的对话语言则折衷于文言与白话之间,既有简约古雅的韵味,又不失亲切生动的通俗性,对策士兼说客张仪的人物形象塑造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从吴教授的创作实践可见真谛。
———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院教授 古屋昭弘
当代中国文坛,说起历史小说创作,海峡两岸都会一致推崇台湾作家高阳。高阳写历史小说,向来以扎实严谨见长,恪守 《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的创作原则。因此,他的作品常给人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
高阳创作的历史小说非常多,其中尤以写晚清人物的系列作品最为读者所津津乐道。曾有评论家评论说:“晚清历史,头绪纷繁,变幻莫测,高阳却能从容驾御。在一张一弛的故事叙述过程中,晚清的历史面貌自然地显现出来。读者在急欲了解故事的进一步发展的阅读渴望中,不知不觉也熟悉了那一段史实。”读吴教授的历史小说,也有这种感觉。战国时代动荡不定的时局,纷扰混乱的人事,在他的 《说客苏秦》和《策士张仪》等系列历史小说作品中都呈现得井然有序,一个个乱世英雄形象纸上跃然。
如果将吴教授的创作理念和语言风格与高阳作个比较,我们发现二人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说吴教授是大陆的高阳,也未尝不可。
———台湾东吴大学教授、原东吴大学中文系主任 许清云
在中国学术界,大家都知道复旦大学教授吴礼权博士在学术研究上有几次成功的华丽转身。硕士研究生时代,师从魏建功先生的得意门生濮之珍教授,治中国古代语言学史,著有 《中国语言哲学史》,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毕业后留校,在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工作,师从章培恒教授沉潜于考据,治中国古典小说史,发凡起例,著有 《中国笔记小说史》、《中国言情小说史》、《清末民初笔记小说史》,均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其中,《中国笔记小说史》被大陆商务印书馆引进在大陆发行简体版,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这是礼权教授学术研究上的第一次华丽转身。后调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进入复旦大学老校长、中国现代修辞学之父陈望道先生创办的语法修辞研究室,师从宗廷虎教授研究修辞学,成为中国修辞学的第一个博士学位获得者,在修辞学理论、汉语修辞学史、汉语修辞史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的建树。这是礼权教授学术研究上第二次华丽的转身。至于第三次华丽转身,则是由学术研究转入文学创作。其所著长篇历史小说 《说客苏秦》、《策士张仪》,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史记》所记载的两个说客形象由此得以血肉丰满地站立起来,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也因此,礼权教授被台湾学者誉为 “大陆的高阳”。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原云南师范大学校长、泰国南邦皇家大学名誉博士 骆小所
网友对说春秋道战国系列历史小说:游士孔子+刺客荆轲+策士张仪+说客苏秦的评论
喜欢说春秋道战国系列历史小说:游士孔子+刺客荆轲+策士张仪+说客苏秦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