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对内在体验的评论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只有两种确信,即对我们不是一切的确信和对死亡的确信。如果我们意识到我们不是一切,正如我们意识到我们终有一死,那么,这就没什么。”巴塔耶这近乎冷酷的观点,却让人醍醐灌顶。人对于自身的渺小、生命的脆弱,以及能力的局限性往往不自知,以为自己能控制、主宰,而事实上,唯一受我们控制的只有我们的思想,不过有时,思想也会不受控制。作者说:“我们或许是伤口,是自然的疾病。”宇宙存在了138亿多年,而人类不过是起源于500万年前,相较之人类的存在确是短暂,被毁灭似也是转瞬之事。这让我们思考,那些我们执念追逐欲望和满足的心、那些被烦恼和痛苦左右的思想,是否真的值得我们付出如此的重视。
读这本书的过程,便是思考和内在体验的过程,是不断在内心提出理论假设,又不断被证实或是被推翻的过程。颇有收获,颇有感悟,还会找个时间再读一遍。
书中的内容主要以哲理名言、思考札记的形式构建而成。
“沉默是一个不是词语的词语,呼吸是一个不是对象的对象。”
“现在,或者,对你来说,不仅意味着在你身上得到统一的光的流动和转瞬即逝的游戏,也意味着光和热从一个存在转向另一个存在,从你转向你的同类或从你的同类转向了你(甚至在你阅读我的时候,我的狂热的蔓延也抵达了你)。”
书中有许多诸如此类的读起来拗口却包含深意的话语,让人感触,也让人回味咀嚼。作者那种别具一格、摧枯拉朽式的批判,他那反语言性的繁复、神秘主义趣味、以及那沁入生命的思考,在书中栩栩展开。不得不让感叹作者的博学以及涉猎之广泛。
他说“喜剧”:“我们被欢闹的洪流所席卷:笑声是超验纽带的链条上一种断裂的效果;同我们周围人的这些喜剧的联系,被不断地打破,又被不断地重建,他们是最脆弱的,也是最轻盈的。”
他说“血缘”:“我们出生时和我们的父母相连,我们后来又和我们的孩子相连。”
作者认为,这样一种内在体验并非难以言喻,但向一些事先不具备苦恼和欲望的、未意识到内在体验存在的人交流,确实是困难的。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受到生命之解本就是不可穷尽的,生命不止,探索不止,希望以后再读这本书的时候能有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感悟。
作者对自己书的评价重复了尼采《快乐的科学》所说的:“书中几乎每一句话都把深刻的思想和戏谑亲切地结合起来。”他把内在体验理解为人们通常所说的出神状态,或是冥思情感的状态,他希望体验能随性而行,不要通向一个被提前给定的终点。书中,作者谈论了上帝,解读了尼采、笛卡尔、黑格尔的思想,引领我步入了一个新奇、未知的领域,领略了其宣扬的“无神学”的哲学观点和大无畏的反叛精神。
欲望与死亡,是作者一生追求的问题,同样,这也是我们无法避开的问题。归根结底,人的终点都免不了走向死亡,但我们的思想在生时却一刻不曾停歇。“未知生,焉知死”,在这个充满疑惑的世界,我们也要关注内在体验,从中感受、获知和突破。
陈东飚在《巴塞尔姆的40个故事》的封面写到:所有的正能量都荒唐可笑,所有的负能量都激情四射。这句话用在巴塔耶更合适。我们称为电子时代的是一个技术称谓,在巴塔耶的说法则是耗费时代。这个时代的指南者是巴塔耶。相比之而言,其他哲学家都仅是算术及格的好儿童。谢谢巴塔耶。
喜欢内在体验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