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原理及应用(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信息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与电气类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的概念及系统模型
1.1.1 通信的概念
1.1.2 通信系统模型
1.1.3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2 通信的发展过程
1.3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1.3.1 通信系统的分类
1.3.2 通信方式
1.4 信息及其度量
1.5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习题1
第2章 确知信号分析
2.1 引言
2.2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
2.3 能量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
2.3.1 信号的能量和功率
2.3.2 巴塞伐尔(Parseval)定理
2.3.3 能量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
2.3.4 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2.4 卷积
2.4.1 卷积的定义
2.4.2 卷积的性质
2.5 相关函数
2.5.1 波形的互相关与自相关
2.5.2 相关函数与谱密度
习题2
第3章 随机信号分析
3.1 引言
3.2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3.3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3.3.1 随机过程
3.3.2 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
3.3.3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3.4 平稳随机过程
3.4.1 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
3.4.2 平稳随机过程的各态历经性
3.5 平稳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
3.5.1 自相关函数的性质
3.5.2 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及其与自相关函数的关系
3.6 高斯过程
3.6.1 高斯过程的定义
3.6.2 高斯过程的性质
3.6.3 高斯白噪声
3.7 窄带随机过程
3.7.1 窄带随机过程的概念
3.7.2 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统计特性
3.7.3 包络和相位的统计特性
3.8 正弦波加窄带随机过程
3.9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习题3
第4章 信道
4.1 引言
4.2 信道的定义及其数学模型
4.2.1 信道的定义
4.2.2 信道的数学模型
4.3 恒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3.1 恒参信道
4.3.2 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4 随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4.1 随参信道
4.4.2 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4.3 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分集接收
4.5 信道的加性噪声
4.6 信道的容量
4.6.1 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4.6.2 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
习题4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第6章 模拟信号数字化
第7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
第8章 数字调制系统
第9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第10章 信道复用和多址方式
第11章 同步原理
第12章 差错控制编码
第13章 通信网
附录
参考文献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的概念及系统模型
1.1.1 通信的概念
在人类社会里,为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在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以及知识的获取等方面都离不开消息的传递。古代的烽火台、金鼓、旌旗及当今的书信、电报、电话、可视电话、电视等都是传递消息的方式。广义地说,通信就是由一地向另一地传递消息。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通信所传递的消息的形式越来越多,不仅有语言、符号、文字、音乐,还包括数据、图片、图像和文本等。实现这些消息的传递可采用各种各样的通信方式,在诸多通信方式中,利用“电”来传递消息的通信方式——电通信,几乎能使消息在任意通信距离上实现既迅速、有效,又准确、可靠的传递,缩短了通信双方的时间和距离的差异,因而得到飞速的发展及广泛的应用。如电话、传真、可视电话、数据传输、电视、广播、雷达、遥测、遥控等通信都是按通信业务划分的“电”通信方式。本书所讲的通信即为“电”通信,简称通信。
网友对现代通信原理及应用(第2版)的评论
纸张质量不错,没有什么印刷错误
喜欢现代通信原理及应用(第2版)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