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到本世纪的今天,这本书不仅一直在大卖特卖,许多著名出版社还都先后推出过自己的版本——包括“地图版”、“彩色插图版”等等——这一点有力地证明了这本著作的经典性。
网友对东进:苏德战争1941-1943(修订版)(套装共2册)的评论
历史一般都是胜利者书写,本书却是从战败者一侧的角度讲叙“邪恶入侵者”在这场战争中的种种遭遇和表现。其实在哪个年代,侵略战争并非十恶不赦,帝国主义时代弱肉强食并没有现在在道义上那么不得人心。实际上欧洲的版图划分在数百年中一再发生着变化。如果不是希特勒的种族灭绝和残酷剥削征服地的民众,在当时领土的吞并和重新划分并不是无法被世人接受的(如兼并奥地利和捷克)所以撇开道义上不论,德军在战争中的表现确实是有目共睹。从军事角度来看待,德军的最后失利也让不少人扼腕叹息。在我看来,是德军本身的素质成就了曾经不可战胜的德军部队,希特勒不过是启动了这台强大的战争机器。他最后也亲手毁了这台战争机器。
本书是单卷本的修订版,书的内容自不必说,厚厚的一大本要比2分册的老版本舒服得多。于是就把2分册的《焦土》退掉了,准备有合订本的修订版再说了。
装订出现了严重问题,书的后面部分有三十来页装反了。内容给4星。
内容上叙述的战事基本符合史实,而且通过一些个体的经历反映出的战争过程比较形象,有画面感。不过既然是德国人写的,态度上肯定是偏向侵略者,虽然对苏军的英勇行为不乏褒扬,但主要笔墨还是用于表现德军强大的战斗力和高超的指挥水平。
通篇都是德军虽然遇到了多大的困难,但还是达成了某目标;苏军进行了勇敢的抵抗,然后被全歼了,不知是原著就这样还是翻译问题,总之看到有些叙述感觉转折太快,逻辑上缺乏过渡。细节上很少提到德军受到了多少人员和装备的损失,却在炫耀杀伤了多少敌军,俘获了多少作战力量;德军的突破从来是虽有损失但势如破竹,苏军的冲锋顶多是个别坦克冲到防线前不得不近距离击毁,或者是绝望的喊着乌拉手挽手送死。
当然,不可能要求当事者一点不带感情的描述战争,作者在客观性上做得已经相对不错了。东进和焦土一起,总的来说还是很值得读的书,可以和苏联方面的著作对比着读。
德国人写得回忆录,以前不容易看到,很多时候都需要强大的领袖,英勇的人民,尽职的士兵,期待“焦土”的出版。很感谢指文图书出版的好书。亚马逊送货也很快。
纸质太差,装订也一般,印刷还不错。不过下册后面的拉页地图实在是粗制滥造,还有一个单页 而且单页又和前面的拉页衔接不上,希望出版社认真一点,不要糟蹋了名著。
小小冰人的翻译还是不错的 就是里面关于德军军衔有一个大将军衔,貌似德军只有一级上将这个军衔吧,只是个人拙见,请多指教,呵呵。
原著已不用过多评价,必须要赞一下出版社以及翻译,可以说这部书的翻译给了这部伟大著作的中文生命,无论军事术语,时代背景,乃至人物性格都翻译 的栩栩如生,个中所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对中文和德语的造诣之深,也是近年国内出版著作中罕见的,像出版社和本书的翻译者致敬,最杰出的二战东线战史,也是最杰出的二战德军战史翻译
如果你不了解东线,可以当科普看下。
但限于篇幅,我觉得看得不过瘾。作者又要写点又要写面,结果写得都不到位,感觉很不连贯,每个面要交待,每个点又要花两三段文字写下。前文讲某集群方向,下文开始写某师如何,然后下段就写某团如何,再下一段抽样写某连如何,刚写了一段等你正想追看下去,结果没了,下一段就写到另一个集团军另一个方向另一个师了。而且上下文的部队之间不是同一指挥系统的,让不是很专业的人看得晕头转向的,地图也没几张。
看来我还是适合看单场战役或是全局战役的书吧,这种由大到小由左至右的点名式作品看得太累。主要是写得广但文字又不具体。
就内容来说,本书给4颗星,比较特别一点的二战史书,虽然在语言和引用上还有些小问题,但瑕不掩瑜。
但就kindle版来说,我要减掉2颗星,因为封面问题。
kindle版的格式问题是被吐槽最多的,除了默认的字号和行间距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封面视图的不统一。
本书本来是平面视图封面(可参考焦土:苏德战争,此书截至20140609当日,暂未将封面更改成立体视图),可不知什么时候又硬生生的将封面改成了立体视图(虽然也有不少书由立体视图改成了平面视图)。各种书的封面视图大小不一可以理解,因为实体书本就是有不同开本,可是为什么kindle版的封面要使用立体视图?电子书本就是平面化的东西,使用立体视图后,四周留白真的不好看。希望亚马逊或出版商能参考此意见。
因发行方已将kindle封面改为平面视图,恢复五星评价。
喜欢东进:苏德战争1941-1943(修订版)(套装共2册)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