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它却是一个可能让人产生迷惑、委屈、甚至质疑和愤怒的词。当然,这绝非慈善行为本身的错。
有时候,它源于人们对慈善行为理解的误差,比如为什么想捐赠旧衣服给贫困地区,机构却不领情;有时候,它源于一些糟糕的记忆——因为那些不怎么让人愉快的新闻,很多人担心自己的好意无法传递给需要的人,反而遭人利用;有时候,是一些人自己滥用了慈善的定义——每当有灾难发生,富人们总是逃不过一波波猛烈的网络声讨。
把大家的钱用好,并帮助更多人,是一种挑战。我们目睹的关于慈善的争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还不理解,从助人为乐的愿望抵达真正帮助到别人,中间缺少的不只是人力、物力,还有专业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慈善,不会因为出发点是好的,就天然地成为一件好事,它需要人们付出的努力,和人类所有的伟大事业一样多。
让每一个善良的人更有办法使出自己的力量,就是我们制作这期《知乎周刊・理解慈善》的初心。
《知乎周刊》由知识讨论社区知乎上的用户创作产生,经知乎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团队的合作制作完成。本周刊从每日知乎社区产生的大量 UGC 中精选高质量内容,进行组织、编辑、审校等工作,把优质的阅读内容,提供给许多还没有了解知乎,或者由于种种条件制约无法长时间使用知乎社区的用户,带你发现更大的世界。
知乎一直坚持高质量讨论社区的定位,其核心理念在于为用户提供中文互联网上最好的讨论体验。知乎鼓励用户真诚、自律、言之有物,在尽情展现好奇心的同时,也能用自己的话语权表达观点的核心价值。
网友对知乎周刊?理解慈善(总第 091 期)的评论
见名知义,本期周刊介绍的是慈善相关知识。不过不仅仅是谈慈善那么简单,另一个几乎被我们当作同义词的事也不可忽视,公益。难道公益和慈善不是一件事吗?『公益就是公益,慈善就是慈善,不可以相互包括,不能比较谁的范围大、谁的范围小。公益的维度,是社会成员基于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在政府力量之外主动谋求公共利益的满足与维护,动员社会资源,优化或重建社会结构与关系,解决或改善社会问题。慈善的维度,通常是基于怜悯、同情或不忍之心,致力于帮助因社会问题陷于困境的个体获得正常的生存与发展权利。』知友@张以勋 如是解释。此处我没法引用更多原文以使大家理解透彻,否则整篇文章写完,查重率得有60%。
弄懂公益和慈善的区别,那么如何科学地做公益或者慈善呢?『怎样科学地公益捐赠,避免不劳而获的恶习?』这个问题,其实一旦说是捐赠,这便是做慈善,而非做公益(当然,问题中的公益是一个修饰词,而非说做公益)。慈善机构、公益组织,他们是做公益的。知友@徐博闻 提出针对问题提出两条,一是『捐机构,不捐个人』原则,『其二是尽量减少捐赠人的学习成本,让捐赠人可以快捷、放心地把东西捐到正确的地方去』。中心思想是,若想做慈善,在捐款捐物时确保将东西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捐助者、受助者和机构都以此为目标。
为何不提倡直接捐个人呢?因为会可能发生让捐助人痛苦的情形。当然,能够天天扶老人过马路的"rest":"人,可以直接捐个人,想怎么捐就怎么捐。个人捐助,可能就是一时起意,心生怜悯,但是受助者可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直缠着你,要是你再不忍心,接着救助,就等着破产吧。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一个人平白无故的,没受他恩惠,也不欠他什么,要为了他付出一切,这种高尚的慈善我不会做,也奉劝大家都别做。遇到这样的可怜之人,好比扶人反被讹,是可恨的。变坏的老人大家在新闻上都见多了,因为工作的原因,被救助者觉得救助者欠他该负责到底的情形我真实都见好多次了,一点感激之心都没有,像是你求着帮他一样。这层意思知友@徐博闻 在本书第二问中也说了。所以让机构出面,他们懂得分寸,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千万不要一时心软“犯错”(机构在培训时都会传达这个“规则”)。<br /><br />捐赠者如何将东西捐赠到最需要的人手上呢?徐博闻的建议是,做一个慈善界的58同城,将捐助者和受助者精确匹配起来。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想捐东西不知道捐哪儿,带着东西去捐人家不要。这方面问题需要对捐助者进行教育。如今这么多公益组织,互联网又如此发达,怎么可能找不到捐助信息。但是捐东西是你想捐什么就捐什么的吗?孩子玩烂的玩具,老人穿旧的衣服,闲置的物品,淘汰的东西,且不论有没有人需要,你当就丢烂货呢,丢垃圾堆也是丢,拿去捐赠还博个好名声,做一个高尚的人?挑什么挑,东西能用,你又缺,给你你还不要?假设我需要救助,我缺东西,但是对不起,我缺的东西太多了,不想以后连尊严都缺。<br /><br />回收旧物品,以衣服为例,从搜集到清洗、消毒、打包、分配、物流再到发放,也是需要一定成本的。接受一件捐赠的衣服,做完这些流程,量大,大概的成本是6元钱。捐赠不是你放下,下一秒就传送到受赠者那里,你当玩英雄联盟呢?就像以货易货不方便,发展出货币一样。慈善公益里接受和接收的多数是实物是很麻烦的,麻烦就意味着帮助效果大打折扣。我个人而言,更提倡直接捐钱,走支付宝渠道还没有手续费,拿到钱需要什么,直接通过市场购买,买的时候包邮,连物流都省了。<br /><br />自然,涉及到钱物,有个监管问题。很多人之所以不将钱物交给公益组织,就是怕他们贪墨。所以要找公信力好的你相信的机构进行捐赠。至于监管,国家有相关机构,我们每个人也可监督。具体如何操作,书中有些回答在说这个问题。对于有志做公益的人,也有一些指导性建议。不过我个人的建议是,与其直接做公益工作,不如从事你最能创造经济价值的事(合法),之后将赚的钱捐赠,让懂得做公益的人去做,效率更高。做实业,当企业家是最大的公益,因为企业家创造的经济价值极大地提高社会效益,其中的价值,比将钱直接用去做慈善可能收益更大。投钱做公益,也首先需要钱是不。<br /><br />文本严格区分公益和慈善的意义,上文中谈到捐赠行为时,全部都认为是在做慈善。至于公益,实际我没怎么谈。本期周刊中的一些回答则可能在一些地方将二者认为是同义。还可以再给大家一个参考来理解慈善和公益的区别。逸夫楼相信大家都知道,还有逸夫小学,邵逸夫便是在做公益,与教育部合作,当地政府要给便利,项目合作方大约按1:3提供配套资金,同时提供一些资源让逸夫小学发展壮大,为教育献力。<br /><br />本期周刊值五星评价,值得推荐给更多人。我选择总结的部分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东西,没说到的其他回答中有更多精华。一本公益慈善专著可能读来乏味,一本理解慈善期刊还是可以一读的。"
慈善是好事.然而不能阻止我吐槽看成慈禧了!!!!
内容忘了 时间有点长....
喜欢知乎周刊?理解慈善(总第 091 期)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