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豆腐匠的哲学

发布时间: 2017-03-23 10:01:03 作者: rapoo

豆腐匠的哲学

《豆腐匠的哲学》:他是具有有日本特色的导演,独特的风格被称为“小津调”。1923年,小津安二郎以助理身份进入电影行业,十年后凭借《心血来潮》被《电影旬报》评为年度佳电影。此后,《晚春》《麦秋》均被列入日本电影名片200部,《彼岸花》《秋日和》《秋刀鱼之味》等名片亦获奖无数,其传世之作《东京物语》更是蜚声国际。
他的作品总是从细微之处观察生活的幸与哀,通过省略与留白让观者体会人生的无奈或明朗,始终坚持“电影以余味定输赢”的理念。
他喜欢女人却终身未娶;他亲历过战场却从未拍摄战争题材;他作品众多却始终风格如一。他无意成为艺术家,只想做一名电影的工匠。
小津安二郎的一生就像他的电影一样,余味绵绵。

海报:

网友对豆腐匠的哲学的评论

此书与南海出版社的?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有太多重复。

小津安二郎强调电影应“不做说明,只是表现”并身体力行“省略的极致”,在内容表现中不落痕迹地累积余韵。正如他在本书中说的「所谓电影,我认为余味最重要。最近,似乎很多人觉得要有动辄就杀人、刺激强烈的剧情才是故事片。但那样的影片不是戏剧,是意外事件。我在想,是否可以不要意外事件,只以一种 “是这样吗”“是这样的”“就是这样的啊”的语气就把故事讲完满呢?」书末附有《东京物语》剧本和作品自谈,颇具参考价值。

都说字如其人,其实写文章也是一样,能看出写作者的品性。
小津的电影看了不少,尤其喜欢他的《东京物语》。对他这个人也产生了兴趣,所以倒不后悔买他的自传。
在我看来,小津更像是个艺术家,借由电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对美的想法,对家的想法,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想法。
他认真、严谨、固执,对美,他有自己的理解,并且坚守这套观念。所以才会有“小津调”,才会让人对他的电影念念不忘。
他的文章就和他的电影,他的人一样,貌似简单,却又充满余味。

喜欢这个书名,由此而联想到小津说过的一句话:有人跟我说,偶尔也拍些不同的东西吧。我说,我是“开豆腐店的”。做豆腐的人去做咖喱饭或炸猪排,不可能好吃。都说小津的电影有一种独特的“小津调”,他的文字也同样如此,在平静缓慢的节奏中不知不觉就能感受到大喜大悲。最后读到《东京物语》的剧本,竟产生了与当初看电影时一样的感觉。

喜欢豆腐匠的哲学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读书人网 >散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