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银河帝国:基地(quot;银河帝国quot;百万册纪念版

发布时间: 2017-03-30 10:27:06 作者: rapoo

银河帝国:基地(

《银河帝国:基地》内容简介: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行星上,生活了十多万年之久。
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 个会思考的机器人。
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一个微妙的转折发生在银河帝国建国后的12020年。哈里?谢顿,这个刚满32岁的年轻数学家,开创了“心理史学”,这门学科能用数学公式准确推演全人类的未来——“预言”从此成为一门可以信任的科学,人类由此可以看见未来。
谢顿的 个预言是:虽然毫无征兆,但已存在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即将灭亡。
一时间,银河震动,帝国飘摇;皇帝、宰相、夺权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立刻剑拔弩张,人类银河时代最伟大的传奇就此开启……

海报:

网友对银河帝国:基地("银河帝国"百万册纪念版)的评论

在高中语文课本上就听说过这本书,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一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提到这本书,正是这本书让他对宇宙、对未来产生了浓厚兴趣和无限追寻,以至于“不得不因此而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以前很难买到《基地》,这次终于买到了,很激动。除了封皮(幸好能去掉,我直接扔了)很扯以外,其他都很好,封面是一副星图(银河帝国行政区图),对读者很有用(这种阅读经历让我想到当年拿着世界地图册看《海底两万里》的情境,但是这本书更加方便)。我昨天晚上拿到书,一口气看了半本。至今没有看到任何纰漏,我是个天文爱好者,经常能看到新闻、报纸、网上等地方的关于天文描述的错误,但是这本书里没有。阿西莫夫的严谨让我对他肃然起敬。光是他对科学严谨的态度,就足以让这本书与众不同,很多自称“科幻”的小说总是重幻想轻科学,甚至有很多描述是错误的(比如把光年当时间单位等,不过不多),我觉着正是阿西莫夫对科学的执着,成就了这部巨著。

阿西莫夫是位了不起的作家,我之前买过他的《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上下)。今次是买的《基地》三部曲。

这本书的名气实在太大,以致在我阅读时带着一种几乎是朝圣的心情。

基地的故事尺度很大,基于谢顿的数学模型而展开。这和他的机器人系列一样:所依赖的只有几个最原始的公理而已。所不同的是,机器人系列中所依赖的公理是明显的,也就是著名的机器人三定理。在基地中,谢顿的数学模型从未被具体描述,而只是被冠以“心理史学”的衔头。

这里,需要理清的第一个问题——它直接决定了你怎么来看这个三部曲——就是人类的发展确实有其内在的规律吗?如果答案是“是”,那么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继续理清:你所认为的“是”,是基于教科书(或者自己的判断、别人的论述)在过往历史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那几个理论呢,还是你认为其实那些理论不过还是一个更大的理论的投影?

在阿西莫夫看来,人类从历史基础中总结而出的那些理论,应该只是一个更大的理论体系在我们这个现实世界(星系、宇宙)的投影而已。有点像经典牛顿力学不过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在低速世界中的一个投影而已。

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具有这样的一个认识,并且具备足够的历史经验,才能开始读这本书。

不知怎的,我对第二基地充满的恐惧。基地和第二基地在某个意义上是物质与精"rest":"神的对立,只是被阿西莫夫抽象到了“核”力量和“心理”控制这两个概念。<br /><br />基地对第二基地有着莫名的依赖和(自然而且必然产生)的“讨厌”情绪。这点已经在谢顿计算在内,因此第二基地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在基地出现这种讨厌情绪并付诸行动要摆脱第二基地的时候,给出一个假象:第二基地已经被摧毁。从而,在第二基地的立场上,谢顿模型的一切条件都会回归到谢顿模型能成立并继续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在第三部中,基地充分自信自己已经做到了这一点。而作者也毫不客气的在终章指出这只是一个假象。<br /><br />作者在他的世界中是万能的上帝,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因此,在这样的一个构架中,虽然作者只是给出了两个“对立”的团体,但是作者本身却无意(或者有意?)成为了第三极。作者根据自身的逻辑,演绎了两个世界,然后在他自身的逻辑和演绎推理下,情节得以展开。而阿西莫夫才是真正的谢顿,才是谢顿模型的缔造者。其它所有人物不过是体系中必须的个体而已。<br /><br />按照谢顿模型,个人的意志和自由意识不会对谢顿模型产生巨大的、有显著性的效果。换句话说,在基地遭到危机时,哈定、马洛即使不存在;在帝国反击时,里欧思、克里昂二世即使不存在;在第二基地的计划时,艾嘉蒂娅、帕佛即使不存在……这些都不要紧。<br /><br />谢顿模型唯一一次受到挑战是“骡”的崛起,但是能对模型发起挑战的“骡”是个变异种,他带有天生的缺陷并因此而致命。因此,在千年过渡期中,他的10年微不足道:一块石头丢进水塘会激起水花,但是稍后就恢复一汪清泉。<br /><br />这样的设计,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是一个Grand Design。<br /><br />于是,我们要讨论阿西莫夫的——也是谢顿的——模型,其哲学意义何在?<br /><br />我之前提到,基地和第二基地在某个意义上是物质与精神的对立。因此,谢顿模型中规定的第二基地对第一基地的“上位”描述了精神对物质的“上位”。阿西莫夫不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却也不反对宗教。他只是对伪宗教对人类的影响。“阿西莫夫是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者。他不反对虔诚的宗教信仰,但是曾经多次斥责迷信和伪科学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br /><br />从最直观意义上看,基地对第二基地的依赖是一种宗教性质的依赖。阿西莫夫本能的对这一依赖表示反感,因此终于在三部曲的终章里安排了基地对第二基地“胜利”的清算。可是,他也知道,在历史、现实中,这样的清算从未发生——更不用说胜利与否——于是,第二基地的真正计划终于在他这位“上帝”的口中得以揭晓。这是一个悲剧——至少这三部曲是一个悲剧。<br /><br />我们所能感知的世界是基地,而我们不能感知的世界是第二基地。阿西莫夫要告诉我们的是,即使我们没有任何证据,也说服自己没有一个未能感知到的世界,这个未知世界还是存在的。这两个世界共享一套系统,而我们这个世界还要被我们未能感知的世界欺骗、蒙蔽、控制,从而我们的世界能按照未知世界的意愿和构想进行——在这三部曲中,就是谢顿模型。<br /><br />我们自然可以轻易的证明——至少我们可以说服我们自己我们已经证明——我们目前的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地位(构造、体系),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信念,说明我们有着未知世界的保护。但是,我也可以同样轻易的说明,这样的认知正是未知世界需要我们达到的。<br /><br />我们中总有不少人,自称获得了这个领域或者那个领域的规则。阿西莫夫对这类人的挑战就是,你要么就是来自第二基地,要么就是你所领悟的规则是第二基地让你知道并公布的。<br /><br />阿西莫夫试图将自己拉出这个圈子,来从更高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我想,他已经揭开了我们这个世界存在(以及一切相关定律、规则)的原因的大盒子的一角。<br /><br />他从这一角中看到的是,我们的自以为是和茫然无知。"

很好的小说,可以用作收藏,唯一就是外面的书皮画的太狗血了

我推崇的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和海因莱因。他们的作品情节曲折,语言风趣幽默,思想深刻。《基地》系列作为阿西莫夫的代表作,水平不言而喻。读到《基地3》的最后会让你大吃一惊的。强烈推荐!

小说非常的不错,书的质量也好,不过封皮太矬了

故事内容相当出色,目前看了一部分,感觉不到科幻色彩。但内容严谨且匠心独具的情节,引人入胜。

到底个人力量能不能改变历史,在这部里面答案好像是否定的,个人的力量在历史的洪流面前,微不足道,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成就了历史,聪明睿智的人懂得引导、顺其自然,自然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也无法凭个人力量逆转。

阿西莫夫的大局观和前瞻性是无以伦比的!单买比全套实惠,值得推荐!

在亚马逊购物我觉得很放心,产品本身是正版,并且接单快捷,操作方便,所以选择亚马逊购物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虽然坦白说是为了凑邮费才买,也只买了一本
不过确实感到是一本好书。
思想很精妙。

喜欢银河帝国:基地("银河帝国"百万册纪念版)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读书人网 >网络小说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