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精华的还是那个时代
风华而又奢靡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种种"
《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标题中的"南华"在这里不是地名(南华县、南华寺),不是人名(南华真人),不是书名(南华经),而是取字面上的意思:"南方的精华"。作品描绘的是已经消逝了的南方的故事:梦境,戏剧,园林;文士,才女,奇人……这是明万历后南方中国士人的生活史。出没其间的有文徽明、董其昌、吴其贞、项元汴、李日华、屠隆、汤显祖、董若雨、祁彪佳、吴梅村、陈洪绶、周亮工、张瑶星、龚贤等致力于私人空间营建的画家、曲家、鉴赏家,有计成、张南垣、柳敬亭、苏昆生、罗龙文、汪然明等来自民间草根的艺人和匠人,也有商景兰、薛素素、钱宜、王荪、王微、杨云友、林天素、柳如是等命运各异的传奇女子。这些玩赏家与隐士,与同时代抱有家国情怀的政治家、行政官僚一起,构成了儒家中国传统的两翼。
《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以时间为经,人物为纬,出入园林、戏剧、书画、茶、酒、香料……通过一个个人物、器物和词条,在散点式的勾勒和铺陈中呈现一部明代南方士人的生活史和艺术史;节奏舒缓、潮湿氤氲的叙事中,呈现出一种独有的南方气韵,堪称作家写史的典范之作。
海报:

网友对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的评论
1. 此书可卖28,不应该卖128
2. 作者要多看《史记》等文字精炼的书籍。此外要知道,写或者编的书,并不需要通篇用作者的感想串联。好的讲述者,从来不频频现身让人烦。
3. 对此书好评的读者们,说你们些什么好呢。挑个最温婉的说法吧,如果这本书是一个二十出头刚做研究的人写的,看了可以像你们那样赞叹叫好,但一个写了那么多书(作者介绍那里列出的是真的?)又是北大出版的(我知道这个学校的历史,现在怎样不清楚),应该用一定的要求去审读去评判并实话实说,这样没错吧,而你们呢?
买了这本书,觉得印刷相当不错,纸张也好,装帧尚可,但文章中的校对真是让人崩溃,才看了70几页,就有明显错误6处,如把万历三十一年标注为1552年,嘉兴城写成嘉禾城,万历皇帝像贴成了宣德皇帝,陆机陆云标成西汉辞赋作家等等,另有多处读的拗口之地,但应本人水平有限,也无法判断对错,现在读这本书都变成的发现纠错之旅,倒也有趣味!!!!!!!
4月4日。封治国微信赵柏田《南华录》书影:“可耻的抄袭一一毕竟读过几年美术史,我对涉及明清艺术家研究的文字都会略加留意。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赵柏田著《南华录一一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自然也引起了我的注意。该书以项元汴开篇,一直写至李日华。这一章共六十七页,我一读之下大惊,其间内容基本抄自拙著《与古同游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与万木春《味水轩里的闲居者万历末年嘉兴的书画世界》,只不过以小说家的笔调进行了处理和改写,但仍有少量行文照抄。为增加其所谓的学术价值,文中也有大量文献引用,基本是从拙著的注释中照抄,连我的误也一字未改。我急往后读,在我较熟悉的张岱与徽商汪然明一节处,我又感似曾相识,取书一校,果然系对李娜著《晚明西湖畔的艺术生活》改头换面。作者在后记中还大言不惭地感谢‘特别认真的办刊人’,完全是对编辑智商的污辱。参考文献并未列出我与其他几位学者的著作,文中注释更未说明,俨然都是他的研究结果。更令人瞠目的是,文中附图明季沈明臣书迹,竟然是中国美院王冬龄先生的属名作品,做学问如此态度,可耻、可笑、可叹!文中其它章节我还未细看,估计也是用移花接木法拼凑当代学者的研究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作为国家级出版社,竟然出版此类明目张胆的剽窃‘著作’,实在斯文扫地!”之後,封治国有回复说:“统一回复:谢谢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但我不准备诉诸法律手段。第一、他抄的不止我一人,更不止一、两本著作;二、没有精力,画画要紧,安静些好。微信里出口气就0K了。谢谢老师、朋友们!
不知道编辑是否认真阅读过此书,全书读下来,记忆中的错误多达40多处,如果是一个对明史毫无了解的人,读了之后会有多少误会呢?作者整篇叙述不精炼,甚至个别地方使用粗俗语言,与题目所标榜的“华”简直大相径庭!感觉就是凑数的文章堆积起来。如果对人物故事不了解,可以阅读,但是这个豪华的版本还是别买了!
我搞错了,要买南华经的。不过也没关系,好书我从不介意,这本书啊 装潢 质量包括价格确实是超出一般的书,但是却是我买了唯一后悔的,内容东拼西凑勉强为文,挂在朝代的枝桠之上显示作者的感慨高深。不过封面的这三个大字 南华录 倒是气派。
近日跌进昆曲坑里,更激发了对明代,特别是晚明艺术领域的好奇。看了其他人的评论,在犹豫之后还是下了订单。精装本、纸张、印刷与北大高大上的气质相符。粗读了几页,则不得不叹,这本书不值得出精装本,折后小100的定价,也是贵了。相较于其他以通俗手法讲历史的书籍,作者的文笔一般,并不十分引人入胜,其中似乎还有印刷错误。
对北大出版社设计的外封真不敢恭维,似有想法追求,但离雅致还差得远。书脊上几个<<<符号莫名其妙!还有配图,虽为彩印,但多数尺寸太小,看不清楚。个别配图有些随意。
纠错:
P79,第3行,沈明臣误为沈名臣。
P101,倒数第3行,赢得误为羸得。
P104,第14行,浙东误为浙西。
P245,第11行,勃起误为搏起。
政治的高压,极度的空虚无助感,使得晚明的士人追求自我生活的极致,成就了文化的绚烂、奢靡、颓废,却未曾想到,帝国的暮钟已然敲响。
一直没时间看,据说错误颇多
对于华夏文化最后的流传
喜欢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