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小园即事:张充和雅文小集

发布时间: 2017-04-05 10:12:41 作者: rapoo

小园即事:张充和雅文小集

合肥张家的文化,如水流动,斯文百年,绵延不断。张家十姐弟各有才艺,成就斐然。四姊妹中的小妹张充和,书法、昆曲、诗词等出身传统,却又不拘泥于古风,早已经汇进世界的文化主流。对于这个斯文流动的家族,对于自己的特殊的成长经历,张充和女史本人会作何无意书写?
1936年,张充和经胡适介绍进入《中央日报》编辑“贡献”副刊,一年多时间,她发表了大量的短文,散文、小说、随笔、书评、艺术评论等等。追溯张充和民国文选,亲情、师道、成长、变故、友谊、旅程、信仰、感悟等等,张充和的小文充满了禅意和哲理,隐含着无限的悲悯之心,她以一个“退步者”的姿态,逐步走向她的“无所不能”的造境(沈尹默语)。
《桃花鱼》背后的曲折和坦阔,《小园即事》里的寻常家境,龙门巷的童年记事,姑苏城外浓雾里的母女情深,扬州外婆家的黯然,青岛海边的绮丽旅程,曹操点将台的古意回归,拙政园里的昆音袅袅……看张充和文字里“有古人尤其是有自己”的多情世界。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最后的闺秀”或许太过于传奇和正式,不妨从充和本人的文字开始,还原她自己。
附记:文字之外,本书披露一百多幅往事图片,包括沈从文长子绘画不同时期的四姨张充和(顽皮、青春、时尚、优雅、亲切),以及九如巷张家新发现的1936年卞之琳、张充和苏州园林合影,等等。付梓之际,衷心感谢张寰和、周孝华夫妇提供稿件和口述回忆,感谢周有光、傅汉思、张定和、沈龙朱、周和庆、陈安娜诸位多篇文章,感谢史景迁、金安平夫妇与郑培凯、鄢秀夫妇祝贺题词。

网友对小园即事:张充和雅文小集的评论

且不论张充和俊秀、浑厚的书法和画笔 ,但看她20来岁信手写的散文,如溢流清风,让你如醉如痴。学贯中西的她,古文底子蕴厚,说字道白中不经意地流露出典故经藏,让我辈汗颜:汉学薄弱不解其意。拿本字典放在手边,遇见不懂随时求教。因此,看她书既看到立体隽美的场景。又能及时学到古时的风雅,是一本传承国学、文学、难得的好书。

春风的日记
六月十九
昨晚正要铺开入睡,听他说:“张充和去世了,6月17号。”转过头身,对着他愕然,呆若木鸡垂下眼帘。片刻,他又说:“你居然不知道?你没看新闻?”他的语气神态中略有责备和诧异。
定过神来,我立刻冲到书房再亲证,噩耗。闭上双眼,面向西方,默哀……
他知道我崇敬充和,相关她的书家里都有,这些便是我和充和寄情于深的全部。我敬她对待人生的态度,敬她对于艺术的品鉴力,更敬她的书法和她身上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想起她的印章中其中两枚:梅花似我,我似梅花。叹息,102岁,梅花谢了,谢在美国。充和1949年随夫傅汉思去美国定居了,一直从事传授书法和昆曲艺术工作,“游于艺”,造诣颇深。我多么希望她还活,活上千年,即便是颤巍巍,我还是想让她活!
清醒过来,我才明白世间有多少空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谁?这般气魄。
清早,再读她的作品,心之虔意之敬,可心境完全不同过往,真是生死两别。我努力造境,造境,她居然活着,活泼泼的呈现在我眼前,她的精神,她的风骨,她的风姿,依然活灵活现,闪耀光芒。读着,读着,平和宁静而至,缓慢移开视线,望着天,默念印在心里已久,她在《扔》一文中的片语:"rest":"当一个人立在古旧的高台上,要是个诗人,便会哼出酸酸楚楚的陈调新调,要是个如我的俗人呢,我便吐一口吐沫,非但此也,我当是在不着边际的大海中,也是一口吐沫,朋友皆说我杀风景,我默认了。……我是喜坐倒车,望来路,我不知是段路程扔了我,还是我扔了路程,正如我看着海,觉得我扔了一切,一切也扔了我。有一次我扔一块石头到海里去,一举头见到一座虹桥,我却欣然自得了。<br /> 市声又起,我的思潮渐渐回落,连同内心也得以慰藉。"

匆匆忙忙地看过一遍后,感觉确实如她其他几部文集一样,是一部很值得赏析的小册子。推荐一下。

书本并未有问题。就是包裹实在是太差。之前买的童书都是由纸箱包装。为何这次是由塑料袋包装,还损坏了。要换货,实在麻烦啊。

小园即事:张充和雅文小集小园即事:张充和雅文小集

喜欢。有幸进入了张家四姐妹的世界

喜欢小园即事:张充和雅文小集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读书人网 >传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