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高堡奇人(热门美剧高堡奇人

发布时间: 2017-04-06 10:11:10 作者: rapoo

高堡奇人(热门美剧高堡奇人

★★评论家眼中菲利普•迪克最好的作品★★
★★架空历史最杰出的经典,集权政治和东方哲学的碰撞★★
★★1963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
小说以《易经》牵引情节,通过对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物的穿插描述,讲述了一个反转过来的历史——同盟国在二战中战败,美国被德国和日本分割霸占,探讨了正义与非正义、文化自卑和身份认同,以及法西斯独裁和种族歧视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后果。

网友对高堡奇人(热门美剧高堡奇人的评论

这本书的名气非常大,是架空历史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对《易经》的应用堪称神来之笔,全书还充满了菲利普迪克式的亦真亦假的调调。
临到结尾,好似身在云上,不知落脚何处。
书后还附上了韩松老师的后记,写得非常精彩,不仅对菲利普迪克的生平和写作特点作了详细的分析,还对《高城堡里的人》这本书本身作了细致的说明。
总之,非常推荐。

读的kindle版,没发现有的评论中说的翻译问题,总的来说翻译得不错。
这绝对是能够让人读完后想欢呼、捶地、挠头之作!小说中没有明确的主人公,不会想到那个被一系列传说包围的高堡奇人最后的作用只是为小说的主题加一脚注:现实阴暗、迷乱不可探知,真实乃是虚幻。
对于德日战胜后的描写是如此真实,那种不带意识形态预设的叙事、自白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个世界与我们现在的世界究竟哪个更真实。持和平主义立场的反间谍特工那段“另一种结局会让人更容易为善”的心理独白,好像是作者唯一一次表露自己的意识形态立场,可是又不完全如是。
韩松的后记写得真棒!这位一生执迷于本体论问题的迪克堪称鬼才!

另一个平行世界,如果同盟国战败,我们的世界到底会变成什么样?书中有书,一本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易经,另一本是书中的小说蝗虫成灾。易经,其实,我个人认为可以理解为是战胜国日本对其统治区域的一种统治手段,也是里面某些人的精神寄托。而小说蝗虫成灾是虚构这个平行世界如果是同盟国胜利的另一番景象(与我们这个世界完全不同)。命运,各种小人物或大人物寻求易经的指引,顺从接受?反抗?改变?是一本让人值得深思的书。

科幻小说中似乎有关幻想本身的题材并不受关注,毕竟这是一个本体论化的题材。不过有一个最有力最著名的例子摆在大家的面前,写出《城堡中的男人》(国内有)、《机器人会不会梦见电子羊》、《记忆公司》(国内有)、《流我的泪吧,警察说》(国内有,《KR3之谜》)等等的菲利普.K.迪克。也许有些作品国内读者没有看过,但是改编的《银翼杀手》(哈里森.福特主演)、《全面回忆》(宇宙威龙)《少数派报告》(汤姆.克鲁斯主演)等电影相信很多人是看过的。Dick对幻想的力量,或者叫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异常感兴趣,这和他吸毒的体验有密切的关系。但这并不能证明毒品是艺术的催生剂,甚至一切创作者都应该去体验致幻药物。Dick有没有靠药物获得灵感谁也不知道,但是可以知道他被药物和那样的生活方式所毁灭,被生活的障碍所粉碎了。不过,他的早逝使他成为了新世代的一个图腾,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说奖项就是很好的证明。但是Dick对幻想的态度不能代表科幻小说整体,因为不只在科幻小说的范围,甚至从整个文学的大视野来看,他恐怕都是最极端的一个。
  不过这里我关注的,是在《科幻之路卷三》中。在提到迪克那一章的开头,冈恩先说了一段关于作家的话。
  “一般来说,作家分为两类:一类是说书人;一类是文风家。在说书人眼里,世界多彩多姿,引人入胜,他们把所见所闻说给读者听。因为小说的风格取决于小说的故事和意义,因而其风格因作品而异。"rest":"而文风家不同,当他们一旦有了自己的风格,就会运用在自己所有的小说中。他们能摆脱自己风格的唯一办法就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叙述同一个故事。”<br />  后面冈恩接着说,文风家占领了主流文学的宫殿,获得所有的奖项。而在科幻小说领域,说书人更为得势。<br />  说到这里,我想这可以证明科幻小说的通俗性质,尽管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更加不可否认的是科幻小说,不同于任何种类的通俗小说,因为它不归属于某种特定的类型,而是包容几乎的所有类型。只有一件事幻想小说(此处故意偷换了概念,请读者注意。笑)不能做,那就是试图(仅仅是试图)仅仅描写已经确实发生的事情。它必须想象。<br />  之后,冈恩对迪克加以高度的赞扬:“还有一位文风家是迪克……他在科幻小说圈内外都受到了普遍认同。”在他的一生中,迪克几乎遍历了幻想状态的每一个变量:幻觉、幻想、虚构现实、平行世界、半梦半醒、偏执狂,得出了各种各样的结果。他的故事也都很好看,尤其是中篇;不过是他的长篇小说为他赢得了荣誉,从而确立他的地位。我想,冈恩和科幻界乃至文学界对迪克的这种评语不是偶然的。正是因为他写作的题材,他对现实的关心,对幻想本身的兴趣和剖析,才使他的作品冲出了限制,使他作为一个风格特立独行的说书人而闻名。<br />  在这个题材上,不需要什么特殊的体验,每个人都在生活着生活,幻想着幻想。而迪克通过剖析幻想,敲击现实的每一寸墙壁,试图找到通往外面的道路。尽管用尽全力,撞得头破血流,但当他冲破后,就会发现身后的墙壁又合了起来,最后他仍然没能找到一扇可以通过两次的门。通过冲突与失败,他比所有人都更深刻地理解了幻想与现实的悖论:一旦你打开了大门,就不能回头,门两边的世界就会合而为一。实际上,迪克总要这样结束自己的小说,甚至,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在妄想中度过,幻想有外星人在监视他。对这个题材的投入,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无常之感,但又显示出某种宿命的终结。这些特质让每一个读者发自内心的响应,象迪克一样怀疑自己所处的现实,将心中隐藏着的不安和恐惧放大,甚至将自己的幻想和体验升华成奥德赛一般的冒险。这恐怕就是迪克成为一个成功说书人的原因吧。<br />  在这种成功的背后,我们要看到,迪克的小说并不能算是纯正的科幻小说。他更热衷于以纯粹的假设构建故事,不在乎这故事的可能性。他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幻想上,对文本所昭示的文化内涵进行无情的<br />  解构。<br />  <br />举报"

是先看了美剧才想到来看原著的,发现两者还是有较大差异的,除了人物设置比较类似,剧情和小说基本不同,但是架空历史题材确实很少见,这点比较有吸引力。

看的kindle版,先是看了电视机再来看这本小说的。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作如此平淡,看得人瞌睡连天的。感觉看电视剧就可以了。

和实体书相比,胜在便携,而且不占空间,也不用担心朋友借书不还了。

政治与军事的碰撞 爱情与事业的摩擦 在看似杂乱无章其实结构紧密的剧情中显示得淋漓尽致 好书

好短啊,希望亚马逊的剧集长一点

在本书中,初识PKD晦涩意识流的多线叙事,渐渐交织成一片“可能的真实“的图景,在这混乱/冲突/不确定的社会中,人们转向有五千年智慧的中国易经寻求指引。

这本书显然有其时代背景,这也是为什么PKD的作品超出了一般的科幻而有现实主义和本体主义的原因。在写作这本书的70年代,易经/阴阳等中国概念,在美国反越战/吸大麻的年轻人心中,有特殊的魅力(一如我们知道乔布斯在此阶段的个人经历)。

在没有方向的年代,人们用各种方式寻找意义。

另一个有意思的逻辑架构是,本书中还有一本”书中之书“,这本”书中之书“号称全部是用易经占卜而得,所呈现的世界,似乎与我们所处的世界相仿,然而又多有不同,PKD隐藏的深意是什么呢?是要说明我们现在的世界也无非是多种偶然可能性的一个?亦或是所有的真理和先知,都不过是”建模者“,即使逻辑自洽,所展示的也不过是片段的真实?

P.S. 得知此书,是因Amazon自制剧《高堡奇人》的广告引起的所谓”宣传纳粹党“之新闻波澜,先看书,有时间再看剧。

喜欢高堡奇人(热门美剧高堡奇人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读书人网 >网络小说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