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姊妹篇《科场现形记》则从教育领域中你能想到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你想象不到的事实。
网友对吾国教育病理(姊妹篇科场现形记的评论
张鸣先生关于教育也有一书,两者比照而读,当可相得益彰!张鸣的书主要针对高等教育,而且是杂文集成,系统性略逊,许多内容前后不免沓杂冗余。
郑也夫的书则是依据给北大学生上课的教案,内容主要指涉普通教育,条理上也更加清晰。
郑大侠阅读量超大,出处标注的也好,对于有志者的延伸阅读颇有助益。
实际上教育研究家们都知道教育存在问题的真正原因,只是不敢公开深入讲罢了。比如说,极权统治政权对知识分子的极度摧残;中国教育舍弃欧美教育制度而实行苏联教育模式的恶果;“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兼容并包”等治校理想成为镜花水月;等等这些问题是很难深入讨论的。郑先生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当然能讲敢讲总是好事,总比面对权威屁都不敢放一个的强,中国太需要声音了,“万马齐喑究可哀”。
教育真正的病源大家心知肚明!!
我写得多小亚不给我发出来。只好少写几句。
读完后,书中观点 1,偏激,学究气重,爱引经据典,却无大用,典型知识分子的风格。2,道 出一些事实,但未能究出其深层原因。其实,存在便有合理性,虽然不一定正确,但是对存在不顾现实地大加抨击,而不给出可操作性的做法,又有何用?抱怨了,然后呢?举一小例:书中150页作者的建议是:说服官场…… 说服媒体、公司……,试问主体是谁,谁用什么方法如何做?而且,作者的建议根本没操作性。3,逻辑性差,作者的爱引经据典,名人名言,但是对于这种探索型学术研究无大用。而且作者书中的推理缺乏成熟的逻辑,像中学生的议论文。 一家之言,供书友参考
作者秉承精英史观,本人深以为然,曾记得某个西方学者说过,世界上有10%的精英,10%的坏蛋,80%的人随大流。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真正引领未来的精英,退一步说,历史不能培养,至少不能扼杀。
本书作者有一个基本观点,大一统的体制导致了教育的单一化,其实教育之外的各个领域都存在多样性缺失的问题,这又是很多问题的深层的根源。因此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政府要有胸怀容忍多样性,更要努力提高多样性,那样我们每个人,我们这个国家才能不断前进在这个世界有尊严的生活下去。
素质教育是逻辑不通的昏话
高校扩招是通吃社会各阶层的障眼法
独子政策是高考热无法降温的根源
令全社会马首是瞻的官员高学历
过度复习是摧毁创造力的利器
情商对常人重于智商
意志力的缺乏是当代社会的精神癌变
科技史是打通文理的金桥
行政化与单一化是孪生兄弟
《吾国教育病理》一反时下不涉病灶、不究病理,治标不治本的教育论述,从诸多视角,说出惊世骇俗的道理,直指中国教育的病因,直陈其解决之道,言辞犀利,一针见血,穷根问底,论据详实。既呈现了对教育病理的追问,也体现了对当下国情的关怀。
其姊妹篇《科场现形记》则从教育领域中你能想到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你想象不到的事实。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出了问题,社会的发展也必然受到限制。在学校里养成的习惯、形成的缺陷,待毕业后可能会在社会中“发扬光大”。不断地将有“问题”的教育产品推向社会,然后社会气氛由这些“问题”主导,反作用于教育,形成闭合的死循环,中国的教育问题只会越走越远。作者的一些观点可能无法完全认同,但大部分观点提供了新的视角看中国,看中国教育。受到了很多启发,感谢作者。
舅舅推荐我阅读的,写的非常好很现实的问题,也买了姊妹篇。寄过来的时候外面包装挺好的一打开里面有两页破损,不过客服很好,说另外寄一本然后把有问题的收回去,挺不错的,不用垫运费啊什么的麻烦,真心不错
1.学习(自学与复习,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法),2.精神世界或人格(知情意:①理智、情绪或情感、意志,②运动与呼吸、情感、励志),3.兴趣(好奇心,感兴趣与无趣(过度复习)),4.创造力
我们读书会用到了,大家讨论得挺热烈的,尽管有人也觉得它有些地方的论述不精细,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了教育问题,挺有层次的。
很不错的一本书,里面列举了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是一本比较学术性的书籍。建议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喜欢吾国教育病理(姊妹篇科场现形记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