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一直坚持高质量讨论社区的定位,其核心理念在于为用户提供中文互联网上最好的讨论体验。
知乎鼓励用户真诚、自律、言之有物,在尽情展现好奇心的同时,也能用自己的话语权表达观点的核心价值。
【目 录】
关于我们
专题・见笑了
换个地儿搞笑
幽默也深情
自嘲有问题
正确地冒犯
酷知识・初次心动
生活・皇帝的夏装
职业成长・做不好,没兴趣
人文社会・消失的外地人
文艺・相声江湖
长文・农村赶大集
爱问
短章
网友对知乎周刊?见笑了(总第 073 期)的评论
我很难说中国人懂得幽默,我想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搞笑。在我的圈子,我想了一遍,几乎找不出一个可以贴上“幽默”标签的人。元旦节和卓哥哥聊天,她说她很喜欢和美国人聊天,他们很幽默。我深深认同,觉得我们间可以再加一份亲密。看了很多美剧,也在追《周六夜现场》,不过不少梗我仍是不懂,所以在美国人哈哈大笑时,我有时候会疑惑笑点在哪里。我喜欢美式幽默,是因为这幽默中透着乐观。
林语堂和钱钟书是幽默之人,可以说他们已经活出了一定的境界。文人有时候很矫情,不过文人更多时候很大度。我们中国人的日子过得太严肃,当然生活中也有玩笑,不过也经常听说很多开不起玩笑的事例。倒不是说就我们中国人开不起玩笑,每个人中国人都开不起玩笑,只是有的时候我们都认真过头,而该认真的时候又不认真。所以最后我们剩下自嘲,在自嘲中竟获得些许快感,我不敢说很多,因为我想阿Q在实施精神胜利法的时候,心中确是痛苦的。对,我对如今网络上流行的自嘲的看法是,我们身上的阿Q精神显性了。自然,在难搞的日子笑出声来也是不错的,同样是一种乐观,我并不贬低,反而愿意参与。
能够没心没肺地开怀大笑有什么不好,别人看了奇怪,或者被吓到,请允许我们道一声“见笑了”。很多时候,我们憋着不笑,压抑着感情,进而也压抑其他情绪。仔细想想,我们有多久没做过自己了。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高兴的时候就不打招呼,乐意的时候向全世"rest":"界问好。是了,本该如此,理应如此,自然之道。不过在人与人组成的社会中,我们时刻防备,生怕冒犯他人,也小心不被别人冒犯,每个人都活得累。<br /><br />社会也没有我说的这么阴暗,该睡觉睡觉,该工作工作,平常交往有礼有节,并没有刻意,一天平平常常,并没什么不妥。这是大多数人的常态,要刻意去想很坏的事,是自找难受。因为我们要乐观一点,凡是多往好处想,心里自然充满阳光。正是每个人都这样思考的时候,我们便会向路上的陌生人微笑,与熟人见面打招呼,对事不对人,好好工作生活,而非时刻警惕,在身上形成保护罩,不轻易弹出去也不让其他事物进来,快快乐乐的状态最好。<br /><br />我会说幽默是一种美德,每个人都该拥有,都值得拥有。我一直想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即每隔一段时间相见,即便是好朋友都会觉得我有变化,了解了一些新知识,掌握了一些新技能,幽默无疑是其中最持久的,因此它也是最难学会的,但是一旦学会便终生受益。所以林语堂和钱钟书的幽默已是一种境界,一个人修炼的话,目标便在那里了。<br /><br />或许我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幽默的人,不过我希望我至少能够保持长久乐观。见笑了。"
看了“人文社会?消失的外地人”,感觉不太客观,整篇文章试图罗列数据进行逻辑分析,但是理论一开始就建立在——没有“外地人”就没人做苦工的假设上,而这个假设并没有论据支持。最后结论几乎为——外环外的老百姓活活饿死,年轻人到老年时候没有养老金。这个结论和假设好像哪里不太对??
知乎大法好,这期超级好
正在准备自主招生考试,看到知乎上面有很多有意思的面试题。看到“人在想大便时应该跑着去厕所还是慢慢走着去厕所”时笑死了~
其他内容很一般,而且我看幽默感这个东西不是说完全可以按照模式培养的,还是很看天赋、学习观察能力的
喜欢知乎周刊?见笑了(总第 073 期)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