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撒哈拉不哭泣:三毛传

发布时间: 2017-06-16 09:52:56 作者: rapoo

撒哈拉不哭泣:三毛传

她是一个固执的姑娘,有自己的梦,有自己的爱。她是谜一样的女人,曾经为爱远走他乡,行走于茫茫沙漠,享受人生的美好。她是三毛,一个特立独行、笑靥如花的女人。她的生命因为橄榄树而不再苍白,为了生命里那些精彩的期待,为了生命里那些最纯净的爱,她在滚滚红尘中挣脱生命的枷锁,走向天涯海角。她虽然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但给我们留下的依旧是让人前行的正能量。她并没有在自己的文字里,留下负面的绝望的话,她一直都是那样乐观地去看待周围的一切,将最好的世界展示给所有读者。

网友对撒哈拉不哭泣:三毛传的评论

耳中听着Jolin的《马德里不思议》写这篇读后感。

以前对于三毛的了解,仅限于“荷西”和“撒哈拉”,还曾以为此“三毛”即《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直到初中才明白不是一回事,不过三毛之名来源于此,还不算误解太深。

之前读过白落梅的《 仓央嘉措传》,读《三毛传》时马上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它们都不是将人物生平的简单堆砌,品评一下主人公的事迹和思想即可,是融入作者自己执念的一番怀写。

读仓央嘉措是源于那首误传甚广的《见与不见》,但是自己对仓央嘉措的情怀不过是一种从众的媚俗,是文青的装X,所以读来很是吃力,几乎是逼迫着自己读完的,那时读书有“不烂尾”的强迫症。

读《三毛》则不同,几乎是怀着热情一口气读完,好似是在三毛身上自己找到自己,或者是艾文茵的文字吸引,总之无法放下手机。

写读后感,我第一次嫌弃自己的文笔如此之差。好多话语想说,却不知怎么表达,写出来的又怕写不尽种种感悟和感情。

心有戚戚焉,读三毛的爱情之路,我几次落泪,读到荷西的求婚之辞忍不住嚎啕大哭。“我想得很清楚,要留住你在我身边,只有跟你结婚,要不然我的心永远不能减去这份痛楚的感觉。我们夏天结婚好吗?”幸亏我一人独处一室,否则一个男儿竟对着手机流泪,到处找纸巾,岂不被笑话。

甚是不忍"rest":",想要放下,因为荷西的死亡即将到来,艾文茵略施小计,先在之前公布死讯,再写具体细节,心中也好接受些,慢慢读下去。<br /><br />书渐渐读完,三毛住院,手术成功,我都以为我的记忆错误,真的是把海子和三毛搞混了吗?但是那条尼龙丝袜告诉我我没错,终于四十八个春秋后,三毛逝去,到荷西处团聚。<br /><br />三毛去世竟只有四十八岁,我感觉她似乎在世上流浪了一个世纪了,文字读来,她与荷西的爱情好似历经了一生。不知三毛是否会嫌短,不过以他们夫妇的达观,“若有来生,我要过不一样的人生”,该是无憾了。<br /><br />三毛去世时,时间来到公园一九九一年,一九九二我便来到世上了,我终究没能和三毛同在一片蓝天下活过。<br /><br />三毛,我爱你!<br /><br />未来,我想去撒哈拉,远远看一眼三毛与荷西当初租住的小屋。<br /><br />要么阅读,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在我看来,怕也只有三毛做到了。在读完传记后,我要去寻找我青春了,好好放肆一番,因为我虽处在青春,却未真正邂逅青春。哎哟,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br /><br />感谢艾文茵真正将三毛带进我的生活。<br /><br />感谢陈公,他为三毛撑起那塌下来的天。<br /><br />我十分赞同三毛的爱情哲学——开放的婚姻:两人在婚后,彼此保持独立性,互不约束,开放对方的行动和心灵。<br /><br />有感于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我抑制不住,写下几个短句。<br /><br />真正的爱情当是一见钟情<br />不谈心有灵犀,至少<br />一方表白,另一方就该答应<br />若是还需要一方去追求<br />之后另一方才答应,这算什么呢<br />是被追求的行为感动吗<br />是追求的过程中一方才开始真正<br />了解另一方,进而爱上他吗<br />可以等待,等到天荒地老<br />但是追求真不必<br />等待相互遇见最好的对方<br />自然而然,相知相恋<br />之前要做的只是相见就够了<br /><br />接下来要看三毛编剧的《滚滚红尘》,再品读她所有的作品。下一曲该是《橄榄树》。"

几年前,我的高中同学和我谈过“三毛”,她说她是她的偶像。她爱死她了,明明是高三冲刺期间,却捧着她的书狂读。那时候,我还没有想要了解这位作家。直到我不知道要在kindle下载什么书来装逼了,我想起了她。
她的故事,远比我想象中精彩千万倍。她和荷西的故事,也远比我想象中刻骨铭心。可惜,这些故事都太短了。
她父母对她的爱,她从小的特立独行,以及后来她所遇到的每一位爱人都成就了最后我们所认识的“三毛”。正因为这样,我们才理解,最后她仍然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离开这个没有荷西的世界这个举动。荷西对她的用情已超越深海高天,而她必将随他左右。
以此本为头,我要开始慢慢了解这位奇女子了。

原本只是喜欢书的封面才买回来看看的,读着才发现内容竟然更加精彩,好书!难得的好书!
语言优美是该书的最大特色,每个章节均以诗句开篇,对仗工整概括性强,全文行云流水,足见作者对语言的掌控能力和古诗词的功底。
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不知不觉被带入故事中悲伤着“她”的悲伤,快乐着“她”的快乐,着色清析淡雅勾勒出来的人物形象却又特立独行生动鲜活,闲暇中,读来是一种享受!

对于喜欢看剧情的我来说,这真不能算本好书。几次想不读了,最后还是凑合的看完了。
看完此书,对三毛整个人生轨迹有了一定的了解。当时是买了她的撒哈拉的故事,才迷上了她。那时候看了之后,觉得她真是幸福的人,虽然最后是自杀了。但现在纵观她整个人生来看,自杀又好像还是很符合情理的。她真是个奇女子。得过抑郁症,不喜欢刻板的上学,休学,热爱阅读,学过美术,热爱大自然,也热爱艺术,一生到过很多地方,见过许多美景,也遇到很多人,有伯乐有骗子,有恋人有一生的挚爱。我们在羡慕她此生有过如此多我们也渴望的经历,比如她能写作,能画画,遇到爱她爱到死的爱人,游览很多美景,但是她那些不好的经历,又是我们普通人如何能承受的呢,又比如在众目睽睽下被老师羞辱,被同学耻笑,抑郁的时候无处宣泄自己的情感,也不能与人交流,结婚前夕,未婚夫猝死,找到一生挚爱,却阴阳两隔,漂泊的心每当想安定下来,都会被命运捉弄...最后她选择了自杀。人世间的风景她已看透,她希望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自杀也许是她最好的归属。

作者的文笔令人钦佩,书中充满了溢美之词,相信作者也是三毛的追随者和崇拜者。
我们可以从三毛的身上学到不少东西,被她的胆量、勇气所折服,被她时而冒出的癫稚感到心疼,也为她对父母、荷西的感情而落泪。感动之余,我们是否应该客观地看待三毛?她真的如此完美吗?我看未必。
人的性格包括与生俱来的天性,但更多地是后天的培养和教化,尤其是家庭教育。三毛在一定程度上是被父母、姐姐宠溺出来的孩子,看问题不是黑就是白,说变脸就变脸,伤到别人也被人所伤,是旅行者,可又缺乏安全感。三毛爱荷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荷西的包容。
三毛确实极有天分,敢冲敢闯,敢爱敢恨。她是特别的,鹤立鸡群,容易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爱,但也正是因为她的鹤立鸡群,所以成全了她的离去。

喜欢撒哈拉不哭泣:三毛传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读书人网 >传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