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对安娜卡列尼娜 (经典译林)的评论
字体不同的是因为此处用的不是俄文,相对于俄文来说的外文。如果不加标注则是法文,里面还有英文等。
这部小说很精彩!里面主要描写了两段恋情,四个主要人物——安娜,伏伦斯基;吉娣以及列文——这四个主角的爱情,其实这两段恋情是托尔斯泰精心安排的两条主线,它们处于两个极端。安娜和吉娣一个代表着追求爱情的理想主义者,一个代表着传统的甘愿为了传统而退而求其次选择与爱自己的那个人结婚。我欣赏安娜的是她敢于为了爱情公开成为伏伦斯基的情妇,不屑于成为俄国上流社会中的笑柄,她只在乎怎样才能和伏伦斯基永远不分开。在最后自杀前的心理活动描写中,她自己也承认了她爱的很自私,正因为爱的深,所以才会总是疑神疑鬼,幻想出伏伦斯基有各种各样的莫须有的另外的情妇。不过我比较怜悯的就是正因为她的这一点,才让伏伦斯基渐渐地厌倦了她,是多疑害了安娜,那开来的火车其实不是火车,是安娜的单纯和多疑。而吉娣确正好与她相反,他原本爱的是花花公子伏伦斯基,但后来由于伏伦斯基迷上了安娜,并且抛弃了吉娣一直跟踪安娜跟到彼得堡,安娜当时确实很伤心。不过,后来她在列文第二次求婚时,答应了他。我一开始其实是讨厌吉娣的,不过后来我越来越喜欢她了,甚至比喜欢安娜的份还要多一点。之所以当时讨厌她,是因为在列文第一次在她家向她求婚时,她拒绝了。拒绝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她不喜欢他,而是因为列文是个土地主,前途并不如身为彼得堡上流人物的伏伦斯基伯爵光明,当时是这种现实因素迷惑了她,才让她自食其果,尝到了被自己所爱的人抛弃的下场,现实蒙蔽了她的双眼,让她分"rest":"不清好坏。不过后来我渐渐喜欢她却是因为我看到了她对爱情对婚后生活的态度令人赞赏,她不像安娜那样总是疑神疑鬼,而是爱的很恰当,懂得把握爱的分寸。她并不会整天缠住列文不让他出门,显得似乎很大方,很有雅量。他们的爱很平淡,但平淡中又到处都体现着浪漫。尤其是当吉娣在林中淋雨时,列文二话不说就去找她们,看到雷劈到了大树,就想到,就祈求不要让大树倒到他们的身上。也许是因为爱的没有那么浓吧?但也许不是,如果伏伦斯基没有遇到安娜,伏伦斯基后来向吉娣求婚了,她们在一起后,吉娣是否也会像安娜那般死缠烂打呢?或者这样说更恰当,如果吉娣抛弃了丈夫,成为了伏伦斯基的情妇,是不是也会因为整天担心当年华老去时,花花公子是否还在身边?其实三言两语讲不清整本书的,其中还有上流社会与平民之间的对照等等,需要切身体会方能感受到大家的灵魂。"
这本草婴翻译的《安娜卡列尼娜》我觉得挺不错的。读起来特别顺畅不会干扰思路,因为我没有读过其他人翻译的托尔斯泰的著作所以不能提供什么有比较性的建议,所以还请见谅。
另外,本书通过描写安娜的感情经历展现了当时的俄国社会。无论是政治人物、地主、农民抑或是妇女。
最后,我会继续拜读托尔斯泰的著作,以求更深刻地理解他的思想。
这个肯定不是正版,书每篇都有几个字的字体不一样,看书的时候有点不习惯!而且很多评论说很好为什么我拿到的就不好,真的很气愤!我是看评论买的!
是很厚的一本。外观各方面都很好。
买给上高中的弟弟看的。
学校推荐的外国文学书单中首推荐了这本书,看起来还行。
我还米有看过,看完再说。。
庞大,辽阔,丰富,真实,细腻,性格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丰富多彩社会图景,崇高与现实,死亡和生命,社会和信仰,无所不包,铺天盖地,只有俄罗斯才出得了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
整体不错,大概翻的看了一下,很好,发货速度很快,很满意,会常光顾的。
草婴译得经典,但译林的排版毁了这本书,不但这本,如基督山恩仇记、尤利西斯,本来可以一套两本,字可以大些,但译林却非用小字糊弄读者,费读者的眼睛,真希望他们好好想想,读者不差这份钱!
很好的一本书,很具实际观点,写出了俄罗斯当时的情景
全译本,很好,而且是草婴的,nice
喜欢安娜卡列尼娜 (经典译林)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