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新编治安行政管理学总论

发布时间: 2017-07-10 10:07:58 作者: rapoo

新编治安行政管理学总论

《新编治安行政管理学总论》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系统性、少而精和量力性的原则,既注意理论的深度,又考虑到公安高等教育作为高等基础教育的特点,既注意学科自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照顾到与后续专业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减少重复和交叉,既注意公安高等正规教育的特点,又兼顾公安成人业余教育和民警自学,以期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治安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治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三节治安管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研究和学习治安管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我国治安管理历史概述
第一节古代治安管理职能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近代以来旧中国的治安管理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以前人民民主政权区域的治安管理
第四节新中国的治安管理
第三章治安管理的职能和任务
第一节治安管理的职能
第二节治安管理的任务
第四章治安秩序的规律
第一节治安秩序规律及其意义
第二节政治因素与治安秩序的关系
第三节经济因素与治安秩序的关系
第四节意识因素与治安秩序的关系
第五节人口因素与治安秩序的关系
第六节地理因素与治安秩序的关系
第七节治安管理的对策
第五章社会治安状况评价
第一节社会治安状况评价及其意义
第二节社会治安评价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公众安全感在社会治安评价中的印证作用
第四节社会治安评价数据统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治安管理的原则
第一节治安管理原则及其意义
第二节治安管理原则的内容
第三节正确运用治安管理原则
第七章治安行政法
第一节治安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治安行政法的分类
第三节治安行政执法
第八章治安管理的权力和手段
第一节治安管理权力和手段概述
第二节治安管理行政权和手段
第三节治安管理强制权和手段
第四节治安管理处罚权和手段
第五节治安紧急处置权和手段
第九章治安管理机构与社会治安防范组织
第一节治安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二节社会治安防范组织及其任务
第十章治安管理警察的素质
第一节治安管理警察素质概述
第二节治安管理警察的规范素质
第三节治安管理警察的智能素质
第四节治安管理警察的身体素质
第五节治安管理警察的心理素质
第十一章治安管理的实施
第一节治安管理实施概述
第二节制定计划
第三节决策
第四节组织调配
第五节监督控制
附录治安管理学若干理论问题研究综述
第一节关于治安管理概念的研究
第二节关于治安管理学科的研究
第三节关于治安管理性质、任务和原则的研究
第四节关于治安秩序规律和社会治安评估的研究
第五节关于治安管理手段的研究
参考书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八、公开管理与秘密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一)公开管理与秘密工作相结合原则的含义。
公开管理与秘密工作相结合,是为了实现治安管理目标而采用的两种不同的管理形式,它反映了治安管理的特点和客观规律。
公开管理,是指依据治安管理法律、法规,采取教育、行政、法律等手段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如发布文件,宣传教育,组织群众开展巡逻、防范,进行安全检查,限制、取缔、查处违法行为,以及管理户口、道路交通、危险物品、消防的大量措施,均属于公开管理工作。这些管理可以依靠基层组织、依靠各部门、单位和居民群众,是以公开的形式进行的。
秘密工作,是指治安管理部门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运用秘密力量或秘密措施进行的社会控制工作。主要包括治安耳目的建立与使用,重点人口的管理与控制,以及其他必要的秘密调查、控制工作等。这些手段只能由治安管理部门内部掌握使用,不能对外公开宣布,也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有关情况,是在秘密形式下进行的。
在治安管理中,坚持公开管理与秘密工作相结合,就是指在运用各种公开措施、方法进行管理的同时,根据需要和可能,充分发挥秘密手段的作用,以严密对社会面和违法犯罪活动的控制,及时掌握社会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实施治安管理。
(二)确立公开管理与秘密工作相结合原则的根据。
治安管理坚持公开管理与秘密工作相结合,是由治安管理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治安管理是一种行政执法活动,这种行政执法性质决定了它的基本形式是公开管理。同时,治安管理不同于一般行政管理,它的目的是保障公共安全,其工作对象相当复杂,违法犯罪分子的活动又比较隐蔽。

网友对新编治安行政管理学总论的评论

喜欢新编治安行政管理学总论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读书人网 >管理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