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是转型中的中国进入开阔大洋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进口战略性原材料,尤其是中东油气资源的关键地理通道。拓展在西太平洋的防御纵深,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东部地区的安全;保卫对国家战略至关重要的海上交通线的安全,从而使中国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都要求我们维护和伸张在南海的合法权益。但南海绝不是终点,更不是目的。中国海洋转型的终极前途何在,中国需要怎样一支与自身战略利益和资源上限相称的海上力量,乃至中国在南海博弈中可以获得的经验,才是更加重大的问题。
中国海洋转型的主要压力,不仅来自主导性全球强国的忌惮,同样与周边国家的反应有关;这种全球与地区层面的双重压力,在南海问题上已经有了清晰的呈现。要应对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挑战,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办法。为了有效消除来自南海周边国家的猜疑和压力,中国不仅必须努力建立起一系列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区域性国际制度,而且在某些时候不得不容忍区域外强国的参与。而在全球层面,为了预防国际性遏制同盟的出现,还有必要维持对开放性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信心,贯通地区与全球两个层面的逻辑。
【目录】
封面故事
经略海洋与崛起之道 南海博弈
南海之上:中国海洋转型的考验与前途
虚弱的后殖民地:南海漩涡中的菲律宾
通道·均势·领导权:解读美国南海战略
南海棋局:小国博弈与战略选择
社会
时事:维基解密,被泄密的美国总统大选
逝者:陆谷孙:那个编词典的人走了
调查:那些读经的孩子们
经济
市场分析:资产泡沫在哪里?
收藏:里根夫妇
商业:欣泰电气退市,标杆或者日常
商业:一汽-大众的“期中考”
文化
话题:有趣是新的性感?
专访:吴蛮:往本而求,向外而生
电影:颜丙燕,北京大妞
电视:英式推理剧的华丽与苍凉
旅游与地理:在潘帕斯草原上
时尚:后互联网时代的零售方式
设计:如果建筑可以“重婚”
科技:一位细胞生物学家的问题与答案
思想:吃是为了活得更美好
书评:唯有失败带来重生
书与人:文洁若:翻译,我就是乐此不疲
专栏
邢海洋:还能买理财?
苗千:还是没有暗物质
张斌:不在自怜中度过任何一天
宋晓军:军队改革与“南海博弈”
朱伟:韩少功:仍有人仰望星空(1)
环球要刊速览
读者来信
天下
消费·理财
好消息·坏消息
声音
生活圆桌
好东西
个人问题
网友对三联生活周刊南海博弈(2016年32期)的评论
层次分明 分析中肯 谢谢
喜欢三联生活周刊南海博弈(2016年32期)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