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对通俗天文学:和大师一起与宇宙对话的评论
书是好书,可是kindle版的居然缺图,没有插图79-81,希望能尽快修订
书中有些地方有错误,多数是数字的排版错误造成的。当然也有其他错误。
1. 第六编-恒星部分,kindle版 Loc 2667,“它的密度为1011千克/立方厘米……质量竟为1亿吨之巨“,很明显,应该是10的11次方才对,即11应为上标;
2. 第六编-第三章,“恒星的距离”中,kindle版 Loc 2731,“曾久被认为最近恒星的半人马座alpha……因此它比太阳远27万倍,就是40亿千米“。下下段中介绍光年,进一步说明半人马座alpha距离是“4.3光年”,一光年约“9.5万亿千米”,因此4.3光年大概是40万亿千米。另可用天文单位进行估算,比太阳远27万倍,也就是说距离约是27万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是约1.5亿千米,27万乘以1.5亿,约等于40万亿千米。因此这里的“40亿千米”是错误的,少了一个“万”字,应该是“40万亿千米”才对。
3. 第六编,“星云”部分中,“行星状星云”的前一段,“这种元素暂时便叫做‘氦’(nebulium)“。这里翻译做”氦“是错误的。nebulium其实是因为当初在星云光谱中的一段谱线无法确认,当时假定的一种未知元素。neb 即nebula,ium则是多数元素名称后缀。后来确认其实为双离子化氧。因此这里翻译做“氦”是错误的。
4. 第七编,“星系与宇宙”部分,“视界疑难”的第一段,结尾:“1078个无因"rest":"果联系的区域“。很明显,应该是10的78次方。78应该是上标。<br /><br />建议出版社进行更正,并更新。<br />===========================<br /><br />一个稍有天文常识的人,说说读了这本译作开始几页正文后的感受:<br />1. 翻译水平普普通通,按照译者前言中的话,大概确是按照原文一字一句的翻译出来的。缺乏整体感,读起来不连贯。感觉译者偏向文学作品的翻译,该书也是文诌诌的感觉。<br />2. 用词有误:第二章第一句“由于星辰间的距离太过漫长”,按照词典的解释,主要是指长得看不见尽头的(时间、道路等),按汉语习惯用法,对于距离,好像还真没有用漫长来形容的。也许这也是一种偏文学化的译法吧。<br /><br />直到刚才又读了一下书中关于译者的部分,才知道这本译著和译者的一些背景。考虑到时代和译者的原因,这样风格的译著是可以理解的。因此以上的评论仅做参考。<br /><br />建议有能力还是读原版吧。"
翻译得超棒!!书的质量很好内容也超级齐全,正如其简介上说的,就算是1932年完书也依然精彩纷呈!!而且翻译家我也很喜欢的!!
很好的一本书,内容通俗易懂,是孩子学习的好材料。当然大人也可以多了解下呀
算是科普类比较容易懂的,但好几次翻开都看不下去,还是需要好好静下心来认真看哦!
文科生,对于物理数学不大擅长,但是喜欢天文,就想科普一下,于是找了这本“通俗”天文学。大部分内容还不错,但是一涉及到天球图和计算就比较困难了。图也比较小,其实什么都看不清,看书还好,看kindle为了找一幅图翻来翻去实在麻烦
名为珍藏,却不够精致,这一点很遗憾。作为科普类图书,图片的质量是很重要的,然而这本书的印刷技术和纸张质量都不尽如人意。本不是吹毛求疵,如今网络畅达,在看过那样些宏伟瑰丽的图片后,拿到这本书就很难满足了。唯一的好评谨献给西蒙纽康。
书很好,大人和孩子都可以阅读,很长知识。图文并茂,著者译者均为大家。腰封上的介绍和推广不过分,基本实事求是。若能做成精装本就更好了。
由科幻影响到喜欢物理数学天文,这本属于启蒙类的书籍当然不可以错过。
100年前的人写的书啊,感谢后来的编纂者又添加了很多新的东西。所以就和那本著名的《经济学》一样,流传千古,值得收藏。
书的内容没话说。一打开来,金老师的诗就夺人眼球。对于宇宙大观有一个大致了解,也不显得枯燥。但是,新到的书,看到200多页,居然一页有一个洞,这不是新书吗???
喜欢通俗天文学:和大师一起与宇宙对话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