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中,周鸿祎首次讲述了自己的互联网观、产品观和管理思想,厘清了互联网产品的本质特征和互联网时代的新趋势,列举了颠覆式创新在现实中的实践和应用。《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首次解密360的产品秘籍和盈利模式,同时,针对目前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焦虑,也提出了一套系统解决方案。
网友对周鸿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的评论
网上喜欢嘲讽360的人向来络绎不绝,但是必须肯定的是这是一本好书。
周站在自己的角度,总结了中国互联网激荡的二十年一些宝贵的经验。
一款产品怎么做好,如何赢利是很头疼的问题,
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空有流量,无法套现,
就等着炫彩的泡沫在最后一个投资人手里炸裂,
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无论喜欢周鸿与否,都应该认真读一遍这本书。
之所以没有给五颗星的原因很简单,周的思路有些混乱,至少从读者的角度看来是这样的。
他完全可以请一个编辑,向李开复一样,用时间线来向我们介绍他眼中的互联网。
先说优点
1. 作为学服务设计专业的学生来看,全书语言易懂,不矫揉造作,不装太逼,和360一样适合各类人群阅读。“小白书”(非贬义)
2. 周鸿炜20年来从业的个人经验之谈,比较朴实,适合初入行设计师。个人认为入行3年后,再回头读一遍应该会有新体验,估计会有“不忘初心”的感觉?
3. 总体比较接地气,读一遍200%会有收获。
缺点:
1. 讲360的部分大致看看就行啦。。或者直接忽略。。额。。
2. 重复太多,逻辑有些混乱。200多页其实可以压缩到80页吧。
刚读完周鸿的《周鸿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单从这本书的结构和文笔看,槽点可能略多,严格说来这更应该算是老周的日常感悟、随笔的整理和总结,但作为IT从业人员,尤其是在先进互联网产品和思维几乎涉猎到生活每个细节的年代,这本书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推荐:)
这本书中感概最深的是老周对于微创新的理解以及对用户需求、用户体验的尊重,这的确也应该算是所有互联网应用(甚至包括互联网应用的延伸,例如:电商的上下游、O2O的offline端)必须要考虑且认真对待的。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产品的好坏往往不在于功能的大而全,而更在于对细节的把控和对体验的追求。
联想到个人生活中的几个体会:
1、鉴于上海地铁的便利性和准时性,一般在市区办事或上班更多地会选择地铁出行,可能也是基于这样的习惯,导致自己对上海市区的很多道路不熟。上海市区的道路左转车道有些是在最左侧,而有些道路的左转车道是靠中间的,并没有很严格的规律性,而且部分路段的提示非常晦涩(甚至地面指示区要等接近路口时才有),那么对于我这种对市区路段都不熟悉的司机,难免会出现搞不清楚状况的时候,再如果碰上堵车,即便是到了路口发现走错车道,考虑到安全、违章等因素,也基本没什么机会变道,就导致了诸多不方便。市政工作人员在道路提示设计时,缺乏对于这些细节的考虑,这就是对用户体验缺乏尊重的反"rest":"面案例,可悲的是:对于道路,可选的余地不大,总还是要走的,但下面这个例子,则是可替代的...<br /><br />2、滴滴专车 Vs 神州专车(暂不谈Uber)<br />滴滴专车刚出来的时候,新兴事物+高额补贴,加之之前对于Uber有些了解,绝对算是滴滴的忠实拥趸,但随着偶然中(有个50元的赠券,不用白不用..)使用过神州专车之后,越发地体会到神州专车相比滴滴专车在细节方面的周到,所以在两种可选的情况下,现在绝对以神州为先(当然,现在神州专车充100送100的活动还是很给力滴…等~等,澄清下,这并不是神州的软文..),分享几个神州专车使用过程中的小细节和例子:<br />1)从青岛客户公司打车到机场,司机手机网络故障,中间有一段App崩溃,最后重新开机后发现导航出的路段比经验预期多了2-3公里,结算完成后执意找还给我20元现金;<br />2)神州专车默认是不配备水的,但很多司机自备,并主动提示乘客可以免费取用;<br />3)司机可以为乘客代充值,每充值100元,司机有5元返点,但所有司机从未主动提起或要求代充值;<br />4)派单有两个原则:就近派发订单且司机不可取消、收藏的司机优先,经常会有邻居或以往接过的师傅再次服务,既做服务又交朋友;<br />5)增值服务:不爽约、不失约、不擅自取消订单(新的神州专车司机端直接屏蔽掉了客人的目的地、手机号码等信息,只有在接单后,才可以看到,一旦接单,无法取消)、上车问候、主动开/关车门、对车上免费Wifi/充电器等的提示;<br /><br />相比之下,滴滴专在应用App层面的易用性有目共睹,而且可以方便地叫出租车,这些是神州专车比不了的,但单从offline服务质量的角度,即对于用户需求的尊重和用户体验的追求,神州甩了滴滴好几条街了,而就是这些关于细节的增值服务(虽然和出行打车这个强需求的关联性并不大),让我转变成了神州专车的"铁杆粉”,在价格相当的前提下,绝对优选神州专车,并且也无数次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们。<br /><br />这本书读完有挺多启发,慢慢体会和总结。"
其实任何一本书不可能让你看了能力和方法勇猛精进,这作者也很朴实说了这一点,里面的内容朴实,但是都是个人经验之谈,很值得学习和领悟,其实读任何书,最重要的是领悟对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者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除了书中提到360的某些部分有些让人呵呵之外,总的来说,是一本比较实用的入门书,是一本好书。但凡初入互联网行业的新手,及创业者都很有必要看看这本书,低调诚恳,浅显易懂,有一说一,绝不装B。
本来以为会是跟《史玉柱自述》或者黄岩的《我看电商》一类的风格,结果不是。以上两本书作者比较低调,感觉这两本书真的是作者认真总结之后写出来的。周则比较高调,经常发表观点。因此本书中的观点有一些看着面熟,像是周对自己平时的演讲和文章的整理,另外有些内容在书中重复出现。比前两本书厚,内容上则不见得比前两本书多。
周强调互联网、免费是时代趋势,逆潮流而动会非常难受。周强调使用产品的用户是基础,有了广大的使用产品的用户,才有可能获得愿意付费的客户。要想赢得用户,要在用户体验上恨下功夫。
书中点名不点名批评腾讯几次。
全书内容涉及到一些周对产品设计的经验体会的细节,值得一看。
如果有别的选择,那么不推荐大家读这本书,思维混乱,虽然分着章节,但是正本书每个章节说的都是同样的内容,360为什么免费,我们很注重用户体验,同样的话复制的好多章节都有,同样的案例重复在很多章节,如果可以我想说能不能把263页的书缩减到50页,对于用户来说,看一个章节与20个章节没什么区别!
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详细解释了一系列互联网方法论。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与内容用户体验相呼应。作为传统行业的一员,本人觉得深受启发,更加了解互联网行业和产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更为重要的是,看完此书也有种想互联网创业的冲动,这也是由于作者文笔比较中肯吧
个人的小观点:作者在书中对微软、IBM等公司的创新研究院不屑一顾,主张微创新。对想创业存活的小企业来说是不错。而我觉得创新或者是技术革新是大企业的义务,很多技术领域都需要长期的研究和探索。作者可以呼吁大企业承担这样的责任而不是嗤之以鼻。
喜欢周鸿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