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远法师著述,辑为《庐山集》十卷,或作二十卷,共五十余篇传世。宋代尚存,今多佚失。现存论四篇、序六篇、记二篇、书信十余篇,及铭赞、诗偈等多篇,主要收录在《弘明集》、《广弘明集》、《出三藏记集》、《高僧传》中。另就大乘经义与鸠摩罗什法师往来问答,集为《大乘大义章》三卷,又名《鸠摩罗什法师大义》,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其余轶文散见于惠达《肇论疏》、元康《肇论疏》、《宗镜录》、《庐山记》、《世说新语》、《佛祖统纪》,及《全晋文》、《太平御览》等典籍中。
民国年间,沙健庵、项智源二居士辑录远公遗著,编为《庐山慧远法师文钞》,由印光法师作序印行。此次校勘整理,其正编部分据《碛砂藏》、《永乐北藏》、《乾隆大藏经》、《大正藏》、《全晋文》等诸本再为详加对校,并增入《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游庐山记》两篇佚文。又其以五言奉和诗三首订为远公作,未妥,今仍依陈舜俞《庐山记》定为莲社诸贤之作。于正编外,增录《大乘大义章》全文,依《大正藏》、《续藏》互勘,并参考《远什大乘要义问答》等本加以订正。收录庐山莲社刘遗民、周续之、宗炳、雷次宗、王齐之、张野、谢灵运等人的相关著述,以及远公及十八贤传记、碑铭,及智者、莲池、益、印光诸师所作评赞等。另就校阅所及,摭录远公遗文轶事五十余则附入。
此外,北宋学者陈舜俞在反复实地考证基础上撰成《庐山记》五卷,翔实记录庐山人文历史沿革及早期莲社活动,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四库全书提要》赞其考据精核,给予高度评价,但至清代中土仅存前三篇。《大正藏》虽收录全文,惜未得善本,脱讹颇夥,尤以卷一、卷四为甚,几难卒读。兹据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宋刻善本,参考四库全书本、元禄刻本及相关文献,重加校勘整理,附于书后,以备今人研究及赏读之需。
慧远法师(334~416),东晋高僧,中国净土宗初祖。早年志在儒学,博通《六经》,尤善老庄之学。二十一岁入恒山,依道安座下剃度出家,精思苦修,以大法为己任。后别师南下,居止庐山三十余年,四方高贤毕集,与长安鸠摩罗什译经僧团遥相呼应,成为当时的两大佛学中心。他以旷世之资,冰霜之操,不畏王权,维护僧制,捍卫僧格,并延请西域高僧,注重禅法,补阙律藏,专精般若性空之学,阐释三世因果学说,大弘法化。在其德望感召下,当世缁素名流一百二十三人结社庐山,立誓求生净土。这一标志性事件对中国佛教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净土信仰自此得到广泛传播,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慧远法师著述,辑为《庐山集》十卷,或作二十卷,共五十余篇传世。宋代尚存,今多佚失。现存论四篇、序六篇、记二篇、书信十余篇,及铭赞、诗偈等多篇,主要收录在《弘明集》、《广弘明集》、《出三藏记集》、《高僧传》中。另就大乘经义与鸠摩罗什法师往来问答,集为《大乘大义章》三卷,又名《鸠摩罗什法师大义》,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其余轶文散见于惠达《肇论疏》、元康《肇论疏》、《宗镜录》、《庐山记》、《世说新语》、《佛祖统纪》,及《全晋文》、《太平御览》等典籍中。
民国年间,沙健庵、项智源二居士辑录远公遗著,编为《庐山慧远法师文钞》,由印光法师作序印行。此次校勘整理,其正编部分据《碛砂藏》、《永乐北藏》、《乾隆大藏经》、《大正藏》、《全晋文》等诸本再为详加对校,并增入《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游庐山记》两篇佚文。又其以五言奉和诗三首订为远公作,未妥,今仍依陈舜俞《庐山记》定为莲社诸贤之作。于正编外,增录《大乘大义章》全文,依《大正藏》、《续藏》互勘,并参考《远什大乘要义问答》等本加以订正。收录庐山莲社刘遗民、周续之、宗炳、雷次宗、王齐之、张野、谢灵运等人的相关著述,以及远公及十八贤传记、碑铭,及智者、莲池、益、印光诸师所作评赞等。另就校阅所及,摭录远公遗文轶事五十余则附入。
此外,北宋学者陈舜俞在反复实地考证基础上撰成《庐山记》五卷,翔实记录庐山人文历史沿革及早期莲社活动,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四库全书提要》赞其考据精核,给予高度评价,但至清代中土仅存前三篇。《大正藏》虽收录全文,惜未得善本,脱讹颇夥,尤以卷一、卷四为甚,几难卒读。兹据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宋刻善本,参考四库全书本、元禄刻本及相关文献,重加校勘整理,附于书后,以备今人研究及赏读之需。
网友对庐山慧远大师文集的评论
一百多人的莲社能全部成就,此功德勤勉后世,如此大德,怎可轻易离?
这是净宗第一代祖师-慧远大师最完整的文集。只是我才疏学浅,文字有些深奥,读起来有点费劲。
喜欢庐山慧远大师文集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