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性学三论(无删节版)

发布时间: 2017-11-30 10:31:50 作者: rapoo

性学三论(无删节版)

《性学三论》内容简介:为什么彼此相爱却提不起“性致”?为什么家庭和睦却总觉得压抑?为什么初恋的影子总也挥之不去?为什么有些人只对比自己年龄大的异性有感觉?这些问题都将在阅读《性学三论》的过程中得到完美解答。《性学三论》是心理学宗师弗洛伊德奠基之作,也是一部直白易读、写给所有成年人的“性启蒙书”。本版《性学三论》是迄今唯独德文汉译本,全文无删节。
中国社科院李银河教授读后称赞:“译者中文文笔洗练优美,使人读起来爱不释手。如果有人想读此书,我当然会推荐这个译本。”随后,她特地为本书撰写长文导读,为读者释疑。该篇导读本版独家收录。

海报:

网友对性学三论(无删节版)的评论

翻了书后面的附录,这本书出在《梦的解析》之后。
当年看《梦的解析》,惊为天人,之后成为弗洛伊德的粉丝。
这本书比起《梦的解析》,可能脑洞开得没那么大,但其中的理论,在当时,应该也是很难被接受的。
这些东西在我们现在看来大多习以为常,已经是常识了,在他们的年代,就是从无到有,一步步构建的思想。
其中一些,现在心理学、社会学已经默认的事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居然仍然未被理解,也许这就是上下层的分离吧。
但那些困惑,我搜了下百度,都是很热门的话题,大家都在盲目讨论来讨论去,各自受各自的价值观影响。
其实看看书,这些问题早就在科学实践中被证明过了。人们yy来yy去,真是令人发笑。

弗洛伊德的著作就不需要评价了。
只说说翻译,译者挺有心的,全书都是“部分——章节——注释”这种循环排版,书也不大,适合阅读,章节中段落的重要观点都作为小节标题加粗,便于理解。全书开篇是李银河写的译序,其二是原著序,接着是正文几大部分,最后还有弗洛伊德年鉴。整书编排很满意,便于阅读理解的同时,也不缺其学术感。对于具体内容,翻译地很朴实无华,可以说就是“一本正经的谈性”,真正的一本正经,包括表述方式。没看过外文版,但这个版本让人觉的靠谱,而且作者也是有来头的,学术功底应该很扎实。

首先这是无删节的版本,其次李银河推荐,第三这是直接从德语翻译的版本,是比较能还原原著的版本。第一章有关性倒错的内容能极大的扭转大众对LGBT群体的认识,这是一本不仅仅针对专业领域研究者,同时能担负起科普重任的佳作。事实上这本书的成就远超过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买这本书,纯粹是最近一段时间,心态比较烦躁,所以想买些心理书籍,了解人与人相处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是好奇性心理学到底是什么样的。终于看了本书。
严格来说,本书和我理解上的心理学的论述还是显得比较容易理解一些,作者(译者)都是用简单直白的语句来说明相关的论点。本书书名是《性学三论》,除了“每个人都有点“性变态”、幼儿的性冲动、青春期和“性成熟””这三个论点之外,还附加了作者的另外两个论述“爱情心理学、文化的性道德”。

在“每个人都有点“性变态””中,提出了性对象、性目的,详细论述了性错乱、同性恋及精神病患者的性冲动。
在“幼儿性冲动”中,提出了幼儿的自体享乐主义、女童对男童的生殖器崇拜、幼儿对母亲的性冲动行为(允吸)、以及对幼儿成年后的性能力的影响;
在“青春期和性成熟”中,提出了原欲的概念,讲到了在青春期之前,由于受到了性压制,如果在成年后不能得到正确的疏导,很容易成为精神病的诱因。

总体来看,读读本书,对自己了解性心理学还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对没有接触过此类概念的人。但是将精神病和性心理、性行为强烈的关联起来,作为一个非精神分析、精神科医生、心理学的局外人来讲,总感觉有那么一点牵强,但是毕竟作者是这方面的泰斗,所以也算是让自己的思路和见识能有所扩大。

非常非常棒的一本书,强烈推荐。能看出译者德文功底、中文功底都非常深厚,他能把某个词在德文中所引发的意义对应到某个中文词汇所对中国人引起的意义,牛人。

值得系统性地读弗洛伊德的其它出版物

我只是想吐槽一下我妈,她把这本书给我扣下了,因为看到了书名,至今没看见书,很难过

一本心理学著作,老师推荐

几个世纪前写的书,现在看仍然很有道理,很受益,大师看的好远。具体内容我不太会描述,总之名著就是了。

书开始封面就缺了一角,换了一本新的,很麻烦,建议发货时好好把关,退换到是挺方便,

喜欢性学三论(无删节版)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读书人网 >两性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