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并未止于担忧和警示,而同时为救治“自然缺失症”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主张。他对如何拉近生活与自然的距离、修复儿童与自然的联结、让孩子在真实的世界里学习提出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包括种植、园艺之类的传统方式,也包括户外活动、散步和露营、钓鱼和野外动物观赏,等等。
而修复儿童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更具根本性的方式是改变将城市与自然对立、隔绝的空间规划。本书就此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疆域,它关于建设“野生化城市”的主张,使它超越了对父母和教师的指导,而同时成为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的绿色指南。
儿童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尤其是在中国,应试教育、互联网时代已几乎使我们成为与自然彻底决裂的新物种,再加上凶猛的城镇化浪潮、危机重重的环境污染,我们的孩子们,会成为“林间最后的小孩”,经历“自然的终结”吗?
网友对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增订版)的评论
这是作者在全国第一届自然教育论坛上说的,让我想了很久。还有他说的:
仅仅保护自然远远不够。事实上,我们需要创造自然,(虽然这听着有点别扭),通过创造这些新型城市创造自然。......
想象这样一个世界:所有孩子在成长途中,都深深理解周围的生命,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动物和植物属于我们的后院,我们的生活越是高科技化,我们就越需要体验自然,我们充分开启自己的感官,包括羞耻感,我们活的更加充满活力。我们向往这样一个新世界:在那里,后院和空地上长满了了当地的物种,鸟类迁徙的路线在人们的关爱下获得恢复,野生动物的通道处处可见,每个城市都担当着生命主干道的角色。在这里,公共区域和私人领域一样都自发的接受改变,一个后院接着一个后院,我们会看见蝴蝶的专属区域,跨越每一个国家的自家国家公园,然后连绵成世界范围的自家国家公园。
所以我只能自己买了。。。
自然体验的课堂就应该是大自然。对城市孩子来说,老师或家长看后会大受启发,并有可能因此产生积极的效果。然而国内目前生态道德教育还很不成熟,并且发展极不均衡,像东北和西北这样的地方,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是自然体验很少能影响到当地的孩子们。
只能期待这本书能让更多的教育者看到并能执行“生态文明建设”了。
朋友买了推荐的,自己买了送其他好友
还不错 纸质似乎欠佳 书无损
一本不错的书,很值得研究
喜欢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增订版)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