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公开大量美国国安局外泄绝密邮件、图片信息;
★是深刻探究美国实施大规模网络监控的真实意图;
★全球三十国同步发售。
2013年5月,格伦•格林沃尔德前往香港与一位匿名知情人会面,他自称掌握了美国政府正在实施无孔不入的监控的惊人证据,并执意通过高度加密的通信渠道进行交流。这位知情人,就是29岁国安局承包商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事实证明,对美国国安局的这一大规模系统性监控行为的爆料,是近 年来最具爆炸性的重磅新闻,引发了对国家安全和信息隐私权的激烈讨论。很显然,斯诺登泄密事件引发的余震远未停歇。
如今,格林沃尔德首次将斯诺登、国安局和大规模监控的前前后后整理并写入了《无处可藏》一书。本书不但回顾了他高强度的香港十日行,同时还分析了他在《卫报》就监控事件所做的报道引发的广泛影响,并披露了国安局史无前例地利用“反恐”名义滥用职权的行径。这些情报的来源,就是斯诺登本人托付给他保管的大批从未面世的绝密文件。
除却国安局监控的大量细节之外,格林沃尔德在文中还批判了美国的体制内媒体,指责他们习惯性地回避对政府的不利报道,未能履行服务公众的媒体职责。格林沃尔德在书中质疑,当一个政府如此肆无忌惮地侵犯公民的私人生活时,个人和国家的政治健康还能从何谈起。同时,他对国家应该采取怎样的必要安全措施和监管形式,来保护数字化时代的公民合法权利作了深入思考。在美国历史上具有如此标志性意义的时刻,《无处可藏》一书横空出世,作者用毫无畏惧、犀利深刻的笔触,让我们认识到国安局的大规模监控行为对美国自身乃至全世界的真正意义。
网友对无处可藏(探究斯诺登、美国国安局与全球监控)(完整图文版)的评论
翻开这本书,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国安局滥用职权的斑斑劣迹,不仅监听各国元首,还把监控用到了经济领域,如刺探各大国企的商业秘密等。然而作者的真正意图在于提醒我们:在这个网络时代,作为个人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隐私可言——你的信息在网上早已被一览无余,除非你扔掉手机,扔掉电脑。这才是“无处可藏”的真正恐怖之处。
斯诺登为什么一直占据热点新闻搜索榜,一直不明白。这本书出来的时候,好奇买了,发现好多媒体之前没有报道过的内容
这不是一本书,简直就是一部好莱坞大片!惊心动魄!!!斯诺登何去何从,庇护期将至,他真的无处可藏吗?
因为是热点事件,所以对书的内容期望很高。第一部分写的像美国间谍大片,吸引人继续往下读;第二部分罗列了很多监控证据,看起来有点枯燥;第三部分写监控的危害,但又不像心理学那样分析得深刻;第四部分批判美国体制内媒体对政府的俯首听命,但仅仅是揭露一些实例而已。全书读下来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从吊足胃口到平淡乏味,看完后最大的感受只有一点:美国国安局就是一个最大的黑客。
内容应该很精彩吧~老爸看入迷了~连我家公主叫他出去吃饭都不乐意~话说这个外国人写的那么好咩~~~~
对于斯诺登事件,以前只是在新闻上看过。只是好奇,有什么样的勇气能让他宁愿牺牲一己之自由而决意要揭秘。现在明白了,他绝非一时冲动,也绝非因与国安局的私人恩怨,而确实出于对国安局侵犯美国人隐私的愤怒与失望。不过相比泄密美国大兵曼宁而言,斯诺登更注重了保存自己。 还有美国舆论与新闻记者也并非原来想象的只为捍卫自由,迎合奥巴马和小布什胃口的也不在少数。
既然kindle版促销,那就拿来翻翻吧。其实生活在国家局域网中,说点话都有可能被查水表,棱镜算个毛? 真正可怕的还在未来, 比如适合朝鲜国情的棱镜计划之类。奥威尔的1984只是工业时代对极权国家机器的一种恐惧, 到了信息时代以及未来即将到来的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时代, 利维坦的咆哮将回荡在所有人类的噩梦中。
个人感觉一般 之前看到亚马逊的推荐买的 也是对斯诺登事件比较好奇 才买的 但是看过以后感觉有点悬乎 都是根据一个人说的写的 书里的介绍说 内容都是 自称是神马神马的 不过怕这种事情在没有解密之前谁也不知道真相是什么
看了这书不由想到罗辑思维,网络时代的隐私安全确实值得关注
斯诺登的事儿决不能只能当做个案一飘而过!
前半段可以给六星,现实版的谍战片的感觉。可惜后继无力,后半段反复论证一个意思,又有点专业,读起来有点晦涩
喜欢无处可藏(探究斯诺登、美国国安局与全球监控)(完整图文版)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