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特露德》通过两个极具才华的音乐家和一位年轻美貌女子间的一场三角恋故事,暗示出小说主题:男主人公情场失意,却促使了他艺术的创造。《克努尔普》被黑塞称为“我最喜爱的小说”,它展示了上世纪德国一小镇的风俗图景,斯?茨威格赞这部充满感伤之情的作品说:“书里有一个德意志国家,是从来还没有人认识到的,就连我们自己也不例外。”主打篇《悉达多》叙述一个婆罗门贵族青年寻求人生真谛的一生,他从锦衣玉食到游方为僧,又从骄奢淫逸到摆渡济事,最终悟道成佛。小说被誉为黑塞思想和其文学作品的精华,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成功之作。
网友对悉达多的评论
最主要的感觉就是翻译太僵化。
首先,原本可以用“女人”的地方经常是僵硬的“妇女”一词,“信”固然是信,但不够柔和。
其次,有些地方衔接不上。《盖特露德》第三章中莫特出场,在写他们的相识时,第二段的第一句这样翻译的:“我们就这样相识了”,看的人莫名其妙,到处从前文中去找痕迹,结果二人认识的场面却是在下文中才要写到的,难道这一句不应该是要翻译成“我们是这样相识的:、、、、、、、”之类的意思吗?
诸如此类,有若干处、、、、
买之前看过各个译本的意见,出于对上海译文的钟爱与信任,最后还是选了张老师的这个译本,有些失望。如果不太看重翻译的细节,那么这一版还是可以的。
很对不起亚马逊,我其实已经选择退款退货了。但并不是这个版本的悉达多很差,其实这个版本是把黑塞的包括悉达多在内的三部中篇小说合而为一,Kindle版定价却只比杨玉功译本贵了一块钱,是很超值的。所以我一开始选择购买了这个版本,但购买后通过和杨玉功译本的样章比较后,却发现这个译本翻译文笔要逊于杨版。由于囊中羞涩所以选择了退货重新购买了杨版。
仅举开头为例就足以对比二者的差别。该本:“悉达多,这个婆罗门人的漂亮男孩,是在楼房的阴影里,在阳光下河滩边的小船里,在沙尔瓦德树和无花果树的浓荫下长大的,这只年轻的鹰是和他的好朋友戈文达,另一个婆罗门的儿子,在一起长大的。”杨本:“在房舍的阴影中,在阳光照耀下的河岸边,在泊岸的小船旁,在柳树林和无花果树的浓阴里,悉达多,英俊的婆罗门之子,年少的雄鹰,与挚友侨文达一同长大。”虽然我不知道那个版本更贴近原文,但很明显杨译本文笔更加优美。
当然,如果想阅读黑塞的更多作品,这个版本也是不错的选择,所以我最终给了四星。
我很想写一篇长一点的读书笔记,无奈坐在马桶上,时间久了压迫血管,腿麻,也容易引起痔疮,所以只好长话短说。
很久以前,我看过一本叫月亮和六便士的书,主人公在茅屋里画满了生命的画作,那一幕我哭了。自己缺乏追求自我的勇气,所以看到别人活出来了,难免感动。
悉达多带给我的却不是感动,而是灵魂的共鸣。我之前大概看多了生物学,天文学之类讨论生命的起源,宇宙起源的书,又受到老庄学说和佛学的影响,总在想,善与恶,只不过是存在的一种人为的定义,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善与恶是没有分别的。那么,真理是什么?
悉达多的一生,都在追寻真理,他跟随佛陀,学会了遗忘自己,发现遗忘自己不能探寻到真理。他寻找活佛,发现这是一个找到真理的完人。然而,活佛自己是完人,却没有告诉他怎样才能找到真理,变成完人。活佛的学说,只能让信众消除痛苦,却无法找到真理,也无法变成完人。悉达多又进入了凡尘,过起了世俗的生活。他的灵魂渐渐被世俗侵染,他不在高高在上对世人嗤之以鼻,他变成了一个俗人,他自己也学会了世俗人所有的贪婪,欺诈和丑恶。然后有一天,他突然抛弃一切,成了一个摆渡人。他学会了聆听河水的声音,在孕育生命的水流中,他认识到善与恶都是事物存在的方式,他学会了平静的看待。最后,他的儿子出现了,他体会到了生命除了生存以外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繁衍后代。他爱他的后代。他想把自己体会到的教给他的儿子,最终儿子跑了。"rest":"他在痛苦中终于明白,真理,不是靠别人讲述的,是在活着的过程中慢慢体会的。他终于得到了最后一个能力,对爱的放手。他变成了一个完人。他没有学说,他无法告诉你什么是真理,只有自己去体会,去领悟。"
真是没想到上海译文这一套黑塞文集还在继续发行,收到书后还在疑惑怎么这么厚,原来收录了悉达多、盖特露德和克诺尔普三篇。激动!不知道译文和世纪文景那版有什么差别。
第一次读黑塞的文字,真正是对心灵世界的描写。第一篇写人的精神的矛盾统一,写人的自我斗争,自我妥协,自我成长的过程,平常而汹涌的爱情的感性的激情和冲动,引导生活;又有着至高无上的对美的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向往,但这是属于理性的。人的成长,必然面临各种放弃;放弃各种幼稚的想法和念头,最后感性归于平淡,理性引导一切。第二篇的主人公,言语闪耀这智慧的光芒,只露冰山一角;似乎暗示了人只有在孤独的思考里,才能看清生活的真相。而大众,通常是平庸的,人的才华也会在这种氛围中受到埋没或扼杀。似乎追求智慧真理的人最后只有一个结局:像苏格拉底一样,不被俗世所容。第三篇写悉达多,渡己渡人,出世入世,不过一江之间,所有尘世的潇洒,不过是为最后的觉醒做铺垫做背景,沉迷情欲到最底,发现那里无路可走,方才醒悟;知行合一,悲智双圆,悉达多被智慧慈悲所引领,又反过来已此种情怀引导别人。内心经历的曲折辗转酸甜苦辣痛苦徘徊,最后都开成了一朵莲花。
喜欢悉达多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