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哀伤的墙

发布时间: 2019-02-23 09:54:09 作者: rapoo

哀伤的墙

阿敏和丝涵是一对加入以色列国籍的阿拉伯夫妇。阿敏是一位杰出的外科医生,夫妻俩人住在特拉维夫高级住宅区的一栋住宅里,过着令人称羡的惬意生活。但是某天,发生在一家快餐店里的自杀炸弹袭击硬生生摧毁了阿敏一手打造的美好生活。丝涵不幸在这次袭击中丧生,但更为惊人的是,所有证据都显示,丝涵就是那位自杀式袭击者。丝涵的行为不仅毁了自己,以及十几条无辜的生命,同时摧毁了被遗留在人世、不得不面对现实的阿敏。多年来看似和他同甘共苦的妻子,将他排除在自己的生命之外,彻底背叛了他。在痛苦、愤怒以及不解的情绪下,阿敏决心找出究竟是谁将他的妻子变成一个他所不认识的人……

海报:

网友对哀伤的墙的评论

巴以冲突,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时至今日仍未结束,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制造着循环式的暴力斗争,让人们更无法理解的就是自杀式爆炸。《哀伤的墙》诠释了自杀式爆炸背后的故事,展示给世人冲突下最残酷的方式。而“墙”正指向着以色列建造的隔离墙。

作者雅斯米纳?卡黛哈,为了躲避军方对书籍的审查,采用妻子的名字,曾是阿尔及利亚军队的军官,代表作东方三部曲《哀伤的墙》、《喀布尔之燕》、《巴格达之歌》。本书主要讲述了身份为以色列国籍的阿拉伯夫妇,本可以过着幸福安稳的生活,却因为妻子丝涵的自杀式死亡,迫使医生阿敏?贾法理揭开真相,同时也陷入了巴以冲突的危险中。他看到了同一土地上的两种世界,一方是富裕、稳定,另一方却是战火纷飞,苦不堪言。从结构上,一共16章,分为三个阶段,一阶段(1-6章),医生阿姆虽为阿拉伯人,却在以色列过着自由稳定的生活,以及妻子成为自杀式袭击者后,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阶段(7-12章),晶恩陪阿姆去了伯利恒,第一次寻找妻子成为自杀者的目的。三阶段(13-16章),阿姆独自前往杰宁,继续揭开妻子自杀和是否背叛他的真相。

文章的开篇就营造了巴以冲突的场面,武装暴力各种手段的斗争,而其中最疯狂的还是自杀式爆炸。丝涵选择了这种方式对抗以色列,造成十几个孩子的生命丧生,阿姆无法理解,无法面对,根据信的线索,决心一探究竟,也使他生命危"rest":"在旦夕。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让我们看到了巴以冲突的惨状:在杰宁,遭到包围的小村庄;一群群受苦受难的人,挤来挤去;不分青红皂白人就打;抗议的妇女只能用淤青的双手抵挡落在她们身上的枪托等等,在杰宁,坦克车会朝着向他们扔石头的小孩开火。阿姆为了见到阿戴勒,受到重刑,七天住在非常人能住的暗无天日的地狱,当他看到杰宁的惨烈,也许他理解了妻子的行为,当他得知妻子忠诚于他时,他释然了。丝涵在以色列方面是最大恶极的极端分子,而在阿拉伯人心中却是荣耀,她用了最残酷的方式解决战争。我无法对她的行为判断,只能表示惋惜与哀痛。<br /><br />巴以冲突至今未结束,纠结处到底在哪里?书中的末章给出了这样的故事,维萨姆一个孩子朝以色列检查岗哨自杀炸弹袭击,次日祖父的果园遭到以色列士兵包围,摧毁果园,几代人在这里出生,现在要化为灰烬。巴以冲突是无理性的,循环式的。他们有着各自的说法:在阿里•沙维特的《我的应许之地》中,犹太人以为阿拉伯人的土地是他们的根,当时的巴勒斯坦还没有稳定,十年没有人打扰。后来阿拉伯人对犹太人进行暴力,犹太人才还击。而在赫尔曼•沃克的《希望1,2》中发现,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战争土地结果,以色列占55%的土地,人口才10%,大多为平地;而阿拉伯人则占45%的土地,90%的人口,大多是丘陵,这样的结果促使巴勒斯坦不断地斗争,而以色列的报复,两者恶性循环,无终止一日。<br /><br />历史遗留造成了至今解决的问题,《哀伤的墙》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巴以冲突的惨烈,给予同情与援助。"

差不多一口气读完这本很有画面感和悲情残酷的小说。主人公是一对加入以色列国籍的阿拉伯夫妇,丈夫是一位杰出的外科医生,妻子是一位至少在丈夫看来是非常幸福的女人,一起过着令人羡慕的惬意生活。然而某一天,妻子却成了一起餐厅自杀炸弹袭击事件的袭击者。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丈夫一开始无法面对现实,不相信妻子会背叛自己并将他排除在自己的生命之外,为了找出究竟是谁将妻子变成了一个恐怖分子,丈夫开始了一次关于生命真理的探查……小说很现实深刻的反映了在不断恶性循环的巴以冲突之下,普通阿拉伯人的一种扭曲心态,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看不到明天和希望,带着被羞辱的心态和仇恨,他们选择了以另一种方式来终结自己。这种悲剧何时才能结束,在这片土地上,“生命价值高于一切”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人人都尊崇的真理?

送货速度很快。一口气就读完了。
情节很精彩,写得很有画面感。
而且从人肉炸弹的亲属角度来写恐怖袭击,很独特的视角。
当自己的民族陷于仇杀战火中,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看完没两天就法国尼斯就又发生了恐怖袭击,觉得这个世界简直不会好了。
冤冤相报何时了……

毫无文学美感 不知道是原作的问题还是翻译的问题 总之看不下去

读完心情是沉重的,很多值得反思的东西。深刻体会到生活在没有战乱的国家是多么幸福!宗教信仰的力量很强大,“国家”在人心中的分量远远不是简单的两个字可以概括的。留着再读几次。ps.结局不喜欢,太残忍了,扣一星。

类似题材的书还是第一次读,看评论也赞誉为多。但整个行文缺乏张力。对无解的巴以冲突和仇恨也只是描写了,但也没有提出有新意的见解。

一口气读完,文笔生动,译文准确,值得一看!

豆瓣上评价较高,自己读了觉得还好吧

喜欢哀伤的墙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读书人网 >小说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