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清初庙堂理学研究/青年学术文库

发布时间: 2019-04-07 11:00:12 作者: rapoo

清初庙堂理学研究/青年学术文库

本书稿对清初庙堂理学的内涵、外延作出了较明确的界定,是以程朱理学为主线,由道统、治统及学统三个部分组成。书稿对这三个部分进行了界定说明,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在整体中的作用关系进行论证了说明,同时考量作为参照系的民间学术与其之间的互动,以清初这个特殊时代为背景和依托,建立起一种学界认同的新儒学形态以及考察传统儒学的新观念、新范示。

作者简介

王胜军,男,1979年生,贵州大学*国文化书院讲师,岳麓书院博士。致力于书院和理学的研究,发表论文若干篇。

目录

绪论

第YI节问题的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儒学与国家意识形态

第三节清初庙堂理学界说

第四节前人研究成果概述

第五节本书的研究思路

第YI章清初庙堂理学的确立

第YI节满族文明及其汉化

第二节康熙亲政前清帝国的情形

第三节康熙帝的理学思想

第四节康熙中后期的庙堂与理学

第二章清初庙堂理学与道统

第YI节新王朝与儒家道统

第二节御纂经典中的道统精神

第三节庙堂诸子的道统意识

第四节道统向新朝、庙堂和皇帝的转移

第三章清初庙堂理学与治统

第YI节崇三代:王道理想的确立

第二节格君心:朝廷政治的变革

第三节举贤才:理学官僚的选用

第四节正风俗:社会教化的开展

第五节厚民生:经济秩序的恢复

第六节怀远人:边疆及域外关系的处理

第四章清初庙堂理学与学统

第YI节魏裔介:复程朱人性之善

第二节熊赐履:重建对天理的敬畏

第三节李光地:天人沟通的伦理化

第四节汤斌:道德本源的确立

第五节张伯行:实践理学的形成

第五章庙堂理学与民间意识形态

第YI节民间理学与庙堂理学

第二节庙堂理学与清代考据学

第三节庙堂理学与佛、道两教

第六章清初庙堂理学的特点

第YI节道统、治统合一前提下的强制性

第二节夷夏互进民族观基础上的开放性

第三节宗教色彩与游牧传统下的满族性

第四节以独尊与调和为标志的折中性

余论

附录顺、康朝庙堂理学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及引征文献

后记

网友对清初庙堂理学研究/青年学术文库的评论

喜欢清初庙堂理学研究/青年学术文库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